首页> 中文学位 >论抗日根据地的农业互助合作运动
【6h】

论抗日根据地的农业互助合作运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一、抗日根据地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开展的背景

(一)抗日根据地农业生产面临的困难

1、日军入侵对根据地农业的破坏

2、自然灾害对根据地的侵袭

(二)减租减息政策对根据地封建剥削的削弱

(三)抗战前的农业互助合作

1、民间自发的农业互助合作

2、苏区的农业互助合作

二、抗日根据地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过程

(一)1943年前的农业互助合作

(二)1943年至抗战胜利期间的农业互助合作

三、抗日根据地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特点与影响

(一)特点

(二)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抗日根据地所在区域一般都是在自然条件较差的几省交界地区,交通闭塞,农业生产力相对落后;再加上战争的频繁,劳动力短缺和生产工具特别是耕牛的缺乏就成为根据地农业生产发展的根本性制约因素。在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解决农业生产两大困难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开展农民之间的互助合作。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加紧进攻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包围封锁,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困难。为了广辟财源支持战争和改善根据地人民生活状况,在毛泽东有关互助合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下,1943年后各抗日根据地的互助合作运动开始,根据地的互助合作组织也普遍建立和发展起来。从当时的历史事实来看,互助合作组织的兴起与发展不仅对于发展抗日根据地经济,实现丰衣足食,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造就了一大批新型的农民。抗日根据地的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引导个体农民走向集体化的重要步骤。它对解放战争时期乃至于后来的农业合作化运动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