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Tc-ECD脑灌注显像对抑郁症患者疗效预测及评估的研究
【6h】

Tc-ECD脑灌注显像对抑郁症患者疗效预测及评估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附图

参考文献

中枢神经系统核医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与背景 抑郁症是精神医学科最常见的一种情感障碍性疾病,其发病率为7﹪-8﹪,复发率为50﹪。根据2001年国际用药统计,在全球处方最多的十种药品中,抗抑郁药占3种。在全部自杀者中50﹪-70﹪来源于抑郁症患者。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发展中国家危害最严重的疾病,成为死亡和残疾的第二大原因,抑郁症的诊治已成为全人类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精神科医生期望能从神经、生理、影像方面提高对抑郁症诊断以及治疗效能。随着功能影像学的迅速发展,功能影像技术已经成为神经、精神学科研究和诊断疾病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和正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PET)提供了对各种神经、精神疾病进行脑血流、代谢、中枢神经递质及受体研究的方法。 目前大多数脑功能显像研究主要是观察临床抑郁发作时的脑功能状态,而对抗抑郁治疗后是否有脑血流灌注和(或)脑代谢相应改变的研究不多。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前额叶神经影像、神经生理的异常与抑郁症的病理生理学以及疾病过程有着密切关系,本研究通过对中、重度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的脑灌注显像结果进行比较,探讨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的变化,评价抑郁症患者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的治疗反应和预测治疗前前额叶灌注率与疗效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36 例未经治疗的原发性中、重度抑郁症患者,依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本(CCMD-2-R)标准确诊。所有患者均给予氟西汀治疗10周。治疗后根据临床疗效总评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HAMD)减分率作为疗效评定指标,将其分为有效组21人,无效组11人。对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进行<'99m>锝-双半胱乙酯(<'99m>=Tc-ECD)脑灌注显像。显像方法:静脉注射<'99m>Tc-ECDlllOMBq,30分钟后行脑断层显像,对显像结果分别进行目测及半定量分析两种方法进行判断。目测判断异常标准:两位核医学科高年资主治医师共同读片,在两个以上断层切面,连续两个以上层面出现异常放射性稀疏、缺损或浓聚区。半定量分析:采用感兴趣区(ROI)技术,分别框取前后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基底节区、扣带回以及小脑区域。计算各部位平均放射性计数与小脑平均放射性计数之比(Radioactivity:rate,RAR)。比较治疗前、后RAR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处理,结果用x±s表示,并进行方差分析;有效组与无效组间的连续变量进行 t 检验,非连续变量进行x <'2>检验;检验水准α取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无效组采用逐步logstic回归确定治疗无反应者的预测模型。 结果 1.36例抑郁症患者rCBF减低区分布:、抑郁症患者出现脑血流灌注减低区的比率为91.67﹪(33/36例),其中前额叶80﹪(29例),扣带回63.88﹪(23例),颞叶44.44﹪(16例),顶叶27.77﹪(10例),枕叶25﹪(9例),而以前额叶、扣带回最为常见。 2.抑郁症患者治疗有效组治疗前后RAR比较:抑郁症患者经氟西汀治疗后有效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减少60﹪。其中2例局部脑血流完全恢复正常,扣带回、右颞叶与治疗前相比血流明显改善,扣带回治疗前、后RAR值分别为85.1±6.4和95.2±7.1,t=3.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颞叶治疗前、后RAR值分别为75.4±7.5和86.3±6.8,t=2.4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额叶、右顶叶、枕叶治疗前后血流可见改善,但RAR无统计学意义。无效组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无明显改善。 3.有效组和无效组治疗前临床变量和血流灌注特点比较:36例抑郁症患者,对氟西汀治疗有效者21人,无效者为11人。通过HAMD评分,患者的抑郁程度介于中度.重度。其中有效组与无效组治疗前左前额RAR值分别为73.45±7.10和80.32±6.91,t=6.51,P<0.00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效组和无效组治疗前右前额RAR值分别为77.90±6.30和83.02±6.48,t=2.35,P=0.0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效组与无效组抑郁状态持续时间分别为4.15±1.56月和8.64±1.98月,t=3.14,P=0.00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无效组治疗前额叶RAR和临床变量的回归判别:第一步回归判别中,脑灌注显像左前额、左后额、右前额、右后额的RAR这四个变量中只有左前额RAIl进入判别方程(wald x<'2>=12.08;d.f=1;p<0.01),第二步的回归判别中,进入判别方程的有左前额RAR(wald x<'2>=5.9;d.f-=1;p<0.01)、抑郁状态的持续时间(wald x<'2>=4.61;d.f.=1;p=0.03)和发病年龄(wald x<'2>=3.41;d.f=1;p=0.07)。 小结 1.抑郁症患者出现的脑血流灌注减低区主要集中在前额叶、扣带回,这些区域既是情感认知反应的解剖基础也是抑郁症症状产生的病理基础。 2.治疗后好转的抑郁症患者脑血流灌注明显改善,因此可通过脑血流灌注显像评估抗抑郁治疗的疗效。 3.左前额叶血流灌注越低,对氟西汀治疗效果越好,提示脑血流灌注显像能预测抗抑郁药的治疗效果,因此通过治疗前显像便于临床医生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