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APC基因胚系突变的检测
【6h】

中国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APC基因胚系突变的检测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论文部分 中国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APC基因的胚系突变的检测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与APC基因

正文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发病率大约为1/5000-1/10000,临床主要表现为大肠内多发的腺瘤性息肉(息肉总数超过100个),多数患者在青年时期发病,如不及时治疗,则几乎100%的患者发生癌变。FAP是由于定位于5q21-q22的APC基因发生胚系突变而导致的,APC基因是一个肿瘤抑制基因,含有一个8538bp的开放阅读框架,共15个外显子,编码一个含2843个氨基酸的蛋白。APC基因产物APC分子量约为310kd,是一个多区域结合蛋白,包括N-端的寡聚域和犰狳域、中间部分的大量的15和20个氨基酸的重复区域、和包括基础域、EB1结合域、DLG哺乳动物同源物C-端。通过这些多结构域,APC结合大量的蛋白使APC不仅在肿瘤抑制方面,而且在在细胞分化,粘附,极化形成,迁移,发展,凋亡和神经元功能方面起作用,APC在小肠和直结肠上皮高表达,起着在时间和空间上高度调节增殖、迁移、分化、凋亡等肠上皮更新现象的稳态的作用。大多数突变为移码突变和无义突变,这些突变导致了分子质量少于野生型蛋白的截短蛋白的出现。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中约有60-80%的病人可以检测到APC基因的突变,约有60-70%的FAP患者存在APC基因的微小突变,突变阴性患者中10-15%则为APC基因的大片段缺失性突变。从1991年APC基因被鉴定以来,迄今已有900多个胚系突变被报道,但是关于中国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中APC基因的胚系突变研究较少,因此为了进一步研究研究中国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APC基因胚系突变的特点,设计了本实验研究。
  方法:1.患者收集2002-2008在北京军区总医院诊断和治疗的14个FAP家系的患者,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微小突变检测抽取14个FAP家系中的先证者的外周血,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对APC基因的15个外显子包括剪接区进行PCR扩增,用直接测序法对扩增产物进行微小突变的检测,3.大片段缺失的检测对APC基因突变检测阴性的患者运用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LPA)技术进行大片段缺失的检测。
  结果:(1)用直接测序法在14个FAP家系中发现9例微小突变,突变检出率为64.3%。包括6个移码突变(66.7%),2个剪接区的突变(22.2%),1个无义突变(11.1%),发现4个新的突变,分别为c.532-2A>T、c.2336-2337insT、c.3923-3929delAAGAAAA和c.4179-4180GAdelinsT。(2)在直接测序法未检测到微小突变的5例患者中用MLPA的方法检测出2例存在大片段缺失,其中一例同时存在第11外显子和10A(Alternative exon)的大片段缺失;另一例为exon15 start的大片段缺失(MLPA检测中exon15包括start、middle、end三个探针),这两种大片段缺失均未见报道。大片段缺失的检出率在FAP中为14.3%,在APC基因突变阴性患者中为40%。(3)微小突变与大片段缺失的总检出率为78.6%。(4)检测到7个snp位点。(5)3号、11号、14号家系分别分别检测出一个错义突变。
  结论:(1)我国FAP突变类型多样,包括移码突变、无义突变、拼接错误和大片段缺失。(2)直接测序联合MLPA法大片段缺失检测可提高APC基因胚系突变的检出率,因此在常规分子遗传学检测中加入大片段缺失检测十分必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