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传承与突围
【6h】

传承与突围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穆青"新闻三论"的内涵与意义

1.1 "新闻三论"的内涵

1.1.1 散文式新闻

1.1.2 视觉新闻

1.1.3 实录性新闻

1.2 "新闻三论"的深远影响

2 穆青新闻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分析

2.1 立意:时代潮头搏击风浪

2.2 选材:勿忘人民情真意切

2.3 结构:新闻结构文学手法

2.4 内容:典型细节平民语言

3 穆青新闻作品的写作特色分析

3.1 求真

3.2 向善

3.3 尚美

3.4 崇圣

4 穆青新闻作品中的文学手法的新闻传播分析

4.1 穆青新闻作品中运用文学手法的新闻学分析

4.1.1 新闻报道与社会价值构建

4.1.2 引导社会舆论掌控话语权

4.1.3 拓展表达空间提升新闻价值

4.1.4 对传统新闻写作模式的传承与突围

4.2 穆青新闻作品中运用文学手法的传播学分析

4.2.1 强大的议程设置功能

4.2.2 独特的传播技巧

4.2.3 "把关人"的把关与编码

4.2.4 选择性理论

4.2.5 镜中我理论

5 穆青新闻作品中的文学手法的现代意义

5.1 新闻写作中适当运用文学手法的优势

5.1.1 新闻与文学:再现与塑造的区别

5.1.2 新闻与文学结合的优势

5.2 穆青新闻作品中运用文学手法的前瞻性

5.2.1 与新闻"三贴近"理论不谋而合

5.2.2 与当前新闻现状不谋而合

5.3 对穆青新闻写作风格的传承与突围

5.3.1 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时代精神

5.3.2 更新报道观念,创新报道形式

5.3.3 运用文学手法,丰富报道内容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融文学手法于新闻写作之中,丰富新闻的表现内容和形式自古有之,古今中外,很多新闻界的大家都有文学的背景。比如传播学的鼻祖施拉姆就拥有英国文学博士学位,我国的孙犁、魏巍、丁玲、矛盾等文学大家也都从事过新闻工作。虽然新闻与文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科,但是在新闻写作中适当的运用一些文学手法,无疑会增强新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特别是在当前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新闻写作中适当运用文学手法能提升新闻的价值,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在这点上,穆青是我们的学习楷模。穆青是我国新闻宣传战线杰出的领导者,在他60年的新闻实践中,形成了大量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其中包括新闻理论、新闻事业管理、新闻人才培养观、新闻采写观等。无论是在延安《解放日报》、新华社当记者,还是在新华社担任社长期间,穆青都笔耕不辍,采写了大量的通讯、特写、散文、游记,撰写了几十万字的新闻理论文章和工作总结。建国以来,穆青的每一篇报道几乎都成为中国新闻界的范文。
  本文在肯定穆青巨大的成就的同时,力求小切口,深挖掘,通过分析穆青新闻作品的特色之一——文学手法的运用,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发掘穆青的新闻实践对我们当前新闻文体及新闻采写改革的意义。穆青在他60年的新闻写作中,一直怀有很深的文学情结。他提出了著名的“新闻三论”即“散文式新闻”、“视觉新闻”、“实录性新闻”,为我国新闻文体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借鉴。穆青的新闻作品中浸透着一股很深的文人气质,常常有文学的表现手法跃然纸上。本文另辟蹊径,将从文学角度分析穆青的新闻作品(除新闻摄影作品)。穆青在其新闻实践中,一直坚持散文式的新闻写作风格,使通讯的新闻性与文学性特征发挥得淋漓尽致。那么,穆青的新闻作品到底为何会使用文学表现手法?他是如何在新闻写作中融入文学手法的?这种在新闻作品中运用文学手法对我们当代新闻文体、新闻采写的改革会提供哪些有益经验?我们又应该如何对之继承和发展呢?本文将主要以穆青几篇著名的通讯作品为例,分析穆青新闻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及其新闻传播意义,探讨新闻与文学的内在联系,结合当今新闻写作中出现的“新新闻主义”、“故事化新闻”等现象,通过研究穆青的新闻作品,试图对我国目前的新闻实践有所启发。

著录项

  • 作者

    常敏;

  •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

  • 授予单位 郑州大学;
  • 学科 新闻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姚小亭;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新闻写作;
  • 关键词

    穆青; 新闻写作; 文学手法;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