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竞技太极拳腾空摆莲转体类动作接雀地龙的创新难度实验研究
【6h】

竞技太极拳腾空摆莲转体类动作接雀地龙的创新难度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2003年,随着竞技武术高、难、美、新的技术发展需要,国家制定了新的《武术套路竞赛规则》。新规则中明确规定了动作难度的等级和相应的分值,同时鼓励创新难度。竞技武术要保持发展的活力,运动员要在比赛中获得更好的成绩,难度动作的创新与创新难度动作在比赛中的运用将是竞技武术未来的一种发展方向和趋势。高难动作技术创新是当今武术竞赛中运动员取胜的法宝,也是技术创新最为关键和核心部分,只有高难动作技术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开辟技术新领域,促进武术动作技术向多元化、多样化方向发展。对竞技武术技术的创新研究,是竞技武术发展的需要,也是竞技武术技术不断发展、挑战新高度的的契机。太极拳作为竞技武术的内容,也同样面临着难度动作的创新与发展问题。
   在近几年的武术技术动作研究中,有各种高科技装备的运动生物力学作为当今体育技术动作研究的主要手段己逐步渗透于武术领域,但在太极拳技术动作方面的研究却并不多见,尤其是难度动作和创新难度动作的研究非常少,而从动作的结构、动作的技术细节等主要方面对腾空摆莲转体类动作的难度创新研究却是一个盲区。因此,本文拟以武术创新的基础理论研究为依托,从分析腾空摆莲转体类动作的结构特征着手,分析和确立难度动作创新的发展方向,同时,利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从运动员完成该类动作的极限范围来探索整个动作过程的时间特征、身体重心的速度变化以及踝、膝、髋关节角度和速度变化等特征规律,揭示成功完成动作的细节和技术要领,为实现太极拳的难度动作创新提供可行性方法并为难度动作创新技术指标体系模型的建立奠定基础。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实验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选取的两名高水平太极拳运动员杨成、黄柯完成的腾空摆莲转体540°和超540°接雀地龙动作动作为对象,针对竞技太极拳中腾空摆莲转体类动作的创新问题和技术问题展开讨论与技术对比分析,并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1、竞技武术创新是指创新主体在从事竞技武术运动训练、研究和管理等过程中,对创新客体在现有的竞技武术运动理论与训练实践基础上所进行的发明、改造或借鉴引进,并以此促进竞技武术运动发展和运动员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活动。竞技武术中技术创新的方法可概括为三大类,即:基本技术创新法;难度动作创新法;连接技术创新法。2、从实验及检验结果看,运动员黄柯与杨成完成的动作分别为腾空摆莲630°、540°接雀地龙。黄柯完成的腾空摆莲转体630°接雀地龙动作在转体度数上符合预期假设条件,实现了突破与创新,整体动作达到了规则的基本要求,可初步确立其为竞技太极拳中的创新难度动作。3、运动员黄柯、杨成的腾空总时间与我国优秀运动员完成腾空摆莲540°接雀地龙的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且二者均为0.70s。由于黄柯完成的空中转体度数为630°,表明黄柯的空中动作速度或转速快于杨成。从腾空阶段的技术比较上看,黄柯采用的类似于横摆腿的延时击响外摆腿技术以及外摆腿击响后腿部绕身体后摆再下压鞭打的动作有利于提高空中的转体速度,是其实现突破与创新的主要技术特征。4、从起跳效果上看,黄柯的总体起跳效果优于杨成,这一方面与二者本身具备的身体素质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二者起跳技术的差异相关。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起跳时起跳脚蹬伸发力的方向上和起跳角上。5、身体重心的腾空高度是完成腾空转体类动作的先决条件,随着空中转体难度的逐步增加,在腾空高度无法增加或受限的情况下,运动员通过加快动作的速度或转体速度,可以弥补腾空高度的不足,促进动作的完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