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EGF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
【6h】

EGF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EGFR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及中英文对照索引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与目的
   结直肠癌是全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中国是结直肠癌的低发区,但目前,结直肠癌在中国已是发病率居于第五位的常见恶性肿瘤且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普遍认为结直肠癌是多因素参与且相互作用的复杂疾病,涉及到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反应。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结直肠癌发病的高危因素主要有个人的遗传因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药物使用情况等。
   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确切机制到目前仍未被完全阐明。对结直肠癌的研究涉及很多方面,其中在DNA水平上,对于基因组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研究相对较少。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简称SNPs)是第三代遗传标记。目前,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疾病的遗传易感性、患者对临床治疗的敏感性、患者的预后等领域得到重视和深入研究,某些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肿瘤的关系已得到证实。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简称EGFR)属于ErbB受体型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它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能促进上皮细胞增生,与细胞的恶变密切相关,其基因定位于第7号染色体短臂1区1带至1区3带(7p11-p13),由28个外显子构成。多项研究表明:EGFR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相关性,EGFR基因突变与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药物疗效具有相关性。
   目前,关于EGFR基因第15外显子T53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在国内、外还未见报道,第13外显子G64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在国内报道较少。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简称PCR-RFLP)方法结合DNA测序法对93例中国河南省汉族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DNA中的EGFR基因第15外显子T53C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第13外显子G64A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进行检测,旨在探讨此二位点在中国河南省汉族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及其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
   材料与方法
   1.外周静脉血标本采集于无血缘关系的93例中国河南省汉族结直肠癌患者,采集时间为2009年2月至2009年9月。93例结直肠癌患者均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于患者术前采血1ml~1.5ml。
   2.采用离心柱法对93例中国河南省汉族结直肠癌患者的外周静脉血基因组DNA进行抽提。
   3.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93例中国河南省汉族结直肠癌患者的EGFR基因外显子15 T53C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外显子13 G64A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
   4.采用DNA测序法对PCR-RFLP法的基因分型结果进行验证。
   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无序分类资料采用x2检验,以优势比(odds ratio,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表示相对风险度,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OR及其95%CI;对有序分类资料采用秩和检验,通过比较平均秩次判断风险度大小。统计检验中涉及单双侧概率时,采用双侧概率检验,取检验水准α=0.05,对于多分类样本中每两类组间的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
   结果:
   1.EGFR基因外显子15 T53C位点基因型T/C18例(19.35%),基因型T/T75例(80.6596)。等位基因T频率为90.32%,等位基因C频率为9.68%。
   2.EGFR基因外显子15 T53C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与中国河南省汉族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生长部位、肿瘤直径、大体形态、组织学类型、肠壁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血道转移无相关性(P>0.05)。等位基因T、C分布频率与中国河南省汉族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生长部位、肿瘤直径、大体形态、组织学类型、肠壁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血道转移无相关性(P>0.05)。
   3.EGFR基因外显子13 G64A位点基因型G/G26例(27.96%),基因型G/A45例(48.39%),基因型A/A22例(23.65%)。等位基因G频率为52.15%,等位基因A频率为47.85%。
   4.EGFR基因外显子13 G64A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与中国河南省汉族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生长部位、肿瘤直径、大体形态、组织学类型、肠壁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血道转移无相关性(P>0.05),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相关性(P<0.05)。等位基因G、A分布频率与中国河南省汉族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生长部位、肿瘤直径、大体形态、组织学类型、肠壁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血道转移无相关性(P>0.05),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相关性(P<0.05)。
   5.EGFR基因外显子13 G64A位点,携带基因型G/G的中国河南省汉族结直肠癌患者的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风险增加(基因型G/G、G/A与A/A比较的OR分别为5.429、1.369)。通过Bonferroni法对每两种基因型进行比较,取校正检验水准α'=0.017,结果为:基因型A/A与G/A问比较,P=0.937;基因型A/A与G/G间比较,P=0.015;基因型G/A与G/G间比较,P=0.010。携带基因型G/G的结直肠癌患者的结直肠癌TNM分期较高(基因型A/A、G/A、G/G的平均秩次分别为40.80、43.03、59.12),通过Bonferroni法对每两种基因型进行比较,取校正检验水准α'=0.017,基因型A/A与G/A间比较,P=0.734;基因型A/A与G/G间比较,P=0.016;基因型G/A与G/G间比较,P=0.012。
   6.EGFR基因外显子13 G64A位点,携带等位基因G的中国河南省汉族结直肠癌患者的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风险增加(等位基因G与A比较的OR为2.637),进行x2检验,x2值为7.427,P值为0.006。携带等位基因G的中国河南省汉族结直肠癌患者的结直肠癌TNM分期较高(等位基因A与G的平均秩次分别为83.35、102.81)。对等位基因A与G进行Wilcoxon Test,Zc值为-2.567,P值为0.010。
   结论:
   1.EGFR基因外显子15 T53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河南省汉族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生长部位、肿瘤直径、大体形态、组织学类型、肠壁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血道转移无相关性。
   2.EGFR基因外显子13 G64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河南省汉族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生长部位、肿瘤直径、大体形态、组织学类型、肠壁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血道转移无相关性。
   3.EGFR基因外显子13 G64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河南省汉族结直肠癌患者的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相关性,此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基因型G/G与等位基因G可能是中国河南省汉族结直肠癌患者的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较高的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