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ET技术评价头颈部肿瘤放疗早期患者颈动脉弹性的临床研究
【6h】

ET技术评价头颈部肿瘤放疗早期患者颈动脉弹性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头颈部放射治疗1-2年后颈动脉可出现狭窄,提示放疗对颈动脉的损伤体现为后期损伤模式。放疗引发的颈动脉狭窄可引起脑卒中等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质量。以往对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后颈动脉的损伤是借助于传统影像学方法,在血管出现形态学改变后做出损伤的评价。研究发现动脉弹性功能的改变早于结构的改变,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cho-Tracking,ET),作为一项无创检测动脉弹性的新技术,能较好的反应动脉血管弹性功能,在血管壁出现形态学改变之前,快速、准确评估血管的弹性功能并量化评价动脉硬化的程度。
   本研究旨在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探讨头颈部肿瘤放疗早期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是否发生改变,评价ET技术相关参数是否可作为颈动脉放疗早期损伤的参考指标。从而为临床早期制定预防干预措施,预防颈动脉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选取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放疗进程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A组(未接受放疗患者),放疗前1~3天;B组放疗时间2.5~3周(照射剂量为26~30 Gy);C组放疗时间5~6周(照射剂量为50~60 Gy)。测量3组患者心率并记录,测量3组患者受检颈动脉同侧肱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计算脉压差(PP)并记录,应用常规超声检测3组患者颈总动脉指标:内中膜层厚度(IMT),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舒张期血流速比值(S/D),收缩期末期内径(Ds)、舒张期末期内径(Dd),并计算颈总动脉内径变化率△D,△D=(Ds-Dd)/Ds。应用ET技术检测3组患者颈动脉相关弹性参数:僵硬度(β)、弹性系数(Ep)、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顺应性(AC)、膨大指数(AI)。比较3组患者颈总动脉ET检测参数及和颈总动脉常规超声测量数据,内径变化率以及血压、心率测值。
   结果:
   1.ET技术各参数结果比较:B、C组β、Ep、PWVβ和A组比较明显升高,AC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B组比较:β、Ep、PWVβ明显升高,AC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测值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常规超声参数结果比较:IMT、RI、PI、S/D、Ds和Dd测值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动脉内径变化率△D,B、C组和A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B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临床资料比较: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差(PP)心率(HR)测值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4.颈动脉内径变化率△D与ET技术各参数间相关性分析及ET技术各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D与β、Ep和PWVβ呈负相关(r=-0.843、-0.868、-0.922,P<0.01),与AC呈正相关(r=0.791,P<0.01),与AI不呈线性相关(r=-0.186,P>0.05)。颈动脉ET弹性参数β、PWVβ与Ep呈正相关(r=0.976、0.986,P<0.01),β与PWVβ呈正相关(r=0.956 P<0.01),AC与β、Ep、PWVβ呈负相关(r=-0.695、-0.710、-0.758,其中与β相关性P<0.05,与Ep和PWVβP均<0.01),而参数AI、β、Ep、PWVβ和AC不呈线性相关(r=0.193,0.195、0.184、-0.232,P>均0.05)。
   结论:
   1.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早期即可发生颈动脉弹性功能改变,ET技术能够早期定量评价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颈总动脉损伤。
   2.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加,头颈部放疗早期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逐渐下降,两者之间有相关性。
   3.ET技术能够全面、可靠、敏感反映动脉弹性功能的改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