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喉罩麻醉的临床研究
【6h】

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喉罩麻醉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背景与目的:丙泊酚(propofol)作为一种静脉麻醉药,具有麻醉诱导起效快、苏醒迅速且功能恢复完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等优点,广泛用于临床手术麻醉、镇静及辅助镇痛治疗。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是一种静脉输注系统,以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为基础,与计算机相结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利用药室模型计算出个体给药方案。靶控诱导时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深度易于控制、麻醉过程平稳、还可以预测病人苏醒和恢复时间,使用简便、精确、可控性好。同时诱导及维持过程连续性地给药,不仅减少麻醉药的用量、保证药代动力学的准确性,同时避免了因单剂量诱导用药后未能及时增加麻醉深度而引起的术中知晓。喉罩通气道(laryngeal mask airway,LMA)是介于气管内插管和面罩之间的通气工具,它简便易学,操作简单,不需要喉镜和肌松,对机体刺激性小,为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方便,并且避免了气管插管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靶控输注丙泊酚用于气管插管的剂量已经明确,其半数有效浓度(median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为4~6μg/ml。由于气管插管对咽喉部刺激强,喉罩结合靶控技术在很多手术麻醉中代替了气管插管。喉罩麻醉的半数有效浓度尚不明确,麻醉医生在临床中参照4~6μg/ml的剂量用于喉罩麻醉诱导,发现常常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较大血流变化,这种波动提高了心肌缺血的风险。为了提高喉罩全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全麻诱导置入喉罩,计算靶控输注丙泊酚的半数有效浓度,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材料与方法:本试验选取全麻择期手术患者20例,ASAⅠ~Ⅱ级。麻醉诱导静脉靶控输注丙泊酚初始浓度为4.0μg/ml,经口置入喉罩,术中均以静脉靶控输注丙泊酚2.0~3.5μg/ml,复合瑞芬太尼0.15~0.20μg/(kg·min)维持麻醉,根据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值调整药物的输注速度,维持BIS值于45~55之间。监测的心电图ECG(electrocardiogram)、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脉搏血氧饱和度(pluse oxygen saturation,SpO2),按Dixon's序贯法确定丙泊酚的血浆靶控浓度:由出现插喉罩反应决定,如果出现插喉罩反应,则使用上一级浓度;如果无插喉罩反应,则使用下一级浓度。各相邻浓度之间的比率为1.1。本研究中初选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分别为4.0μg/ml,3.6μg/ml,3.3μg/ml,3.0μg/ml,2.7μg/ml,2.5μg/ml,2.3μg/ml,2.1μg/ml等。记录以下时间点的MAP、HR、SpO2:诱导前(T1)、诱导后置入喉罩前(T2)、置入喉罩即刻(T3)、置入后3分钟(T4)、置入后5分钟(T5)、置入后10分钟(T6)。
   从发生插喉罩反应的前一个病例开始入选,总计20例。采用半数效量序贯法公式计算EC50及其95%可信区间,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各项监测指标各时间点组内差异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一般情况
   20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18~65(50.50±13.165)岁,体重54~74kg,体重指数为20.61~25.00(22.95±1.253)kg/m2,手术时间为75~155(106.35±20.355)min,手术种类包括肝胆外科、神经外科、普外科、介入、腹腔镜手术。
   2.丙泊酚喉罩全麻的有效性
   2.1 丙泊酚的有效性麻醉诱导丙泊酚初始靶浓度为4.0μg/ml,按照相邻浓度比率1.1依次降低,当靶浓度为2.3μg/ml时患者出现插喉罩反应,以其上一级浓度(2.5μg/ml)作为入选第一例。20例患者中,靶浓度2.7μg/ml的共有2例,均无插喉罩反应视为有效;靶浓度2.5μg/ml的共有9例,其中7例有效、2例无效;靶浓度2.30μg/ml的共有8例,其中1例有效、7例无效;靶浓度2.1μg/ml的有1例,视为无效。
   2.2 丙泊酚的EC50按序贯法公式计算:EC50=2.43±0.0381μg/ml,95%可信区间为2.05~2.89μg/ml。
   2.3 插喉罩反应有效组与无效组对比20例患者分为有效组、无效组各10例,比较T1(诱导前)、T2(诱导后置入喉罩前)、T4(置入后3分钟)、T5(置入后5分钟)、T6(置入后10分钟)的MAP、HR、SpO2。结果表明,T1、T2、T4、T5、T6的MAP、HR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T3的MAP、HR有效组变化显著低于无效组(P<0.05)。
   3.不良反应
   20例患者术中未出现体动、流泪、呛咳等不良反应,术后拔出喉罩时无明显呛咳、恶心、呕吐;术后随访除2例主诉咽腔疼痛外其余无术中知晓、记忆、肌肉酸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结论:
   置入喉罩时静脉靶控输注丙泊酚的EC50为2.43±0.0381μg/ml,95%可信区间为2.05~2.89μg/ml。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