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颅颈交界区畸形及其并发症的外科治疗初探
【6h】

颅颈交界区畸形及其并发症的外科治疗初探

代理获取

摘要

背景和目的:颅颈交界区畸形也称枕骨大孔区畸形,主要是指枕骨及寰、枢椎发育异常,包括扁平颅底、颅底凹陷、寰枕融合、寰枢椎脱位、颈椎分节不全(Klippel-Feil综合征)、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Arnold-Chiari畸形)。这几种畸形可单独或几种同时出现。
   上述骨骼发育异常导致延髓、颈髓、小脑及后组颅神经(Ⅸ-Ⅻ)受压迫、牵拉,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和体征。下疝的小脑扁桃体继发脑脊液循环障碍,可能是脑积水及延脊髓空洞形成的重要原因。此区的软组织如筋膜发育异常、粘连增生、钙化更可进一步加重神经系统受压和脑脊液循环障碍。
   颅颈畸形的治疗目的是解除畸形骨骼及异常软组织对脑干、颈髓及神经纤维的压迫,恢复枕颈部骨结构的排列关系,疏通脑脊液循环,并重建枕颈部稳定性。
   单纯的保守治疗,如颅骨牵引、Halo-vest支架、头颈胸石膏外固定等,疗效欠佳,个别患者还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国内外现有的手术方式较多,效果各异,本研究通过对我科手术方式及疗效的回顾性分析,以期寻求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及其并发症的较好手术方式。
   材料与方法:选取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共手术治疗颅颈畸形病人141例,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完整,均行MRI、X线平片,部分行SCT检查。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征分为A、B、C组三组,A组单纯行后方入路枕下减压术,B组行枕下减压术、并一期行枕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C组行后方入路枕下减压加经口咽入路齿状突切除术和枕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随访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分组计算有效率。
   结果:本组随访病例中影像学检查小脑扁桃体复位良好、无脊髓空洞扩大及继发脑积水者,三组患者术后早期或半年随访时原临床表现改善比率分别为88.4%、82.6%、80.3%,疗效明显,针对不同畸形类型选取的相应的手术方式是有效的。
   结论:
   1.颅颈交界区畸形的手术治疗中减压和稳定性重建应该并重;
   2.根据患者颅颈交界区畸形的具体类型、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显示的神经组织受压情况,个性化的选择适宜的手术减压及固定方式;
   3.对于合并脑积水及脊髓空洞的治疗应着重解除第四脑室下端的脊髓中央管开口处(即闩部),可能存在的假膜,使脑脊液流出通畅;
   4.颅颈交界区畸形的稳定性重建主要靠植骨后3-6个月的骨性融合,而钛缆内固定不失为一种简便、有效、经济的固定技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