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者封堵术后右室功能变化
【6h】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者封堵术后右室功能变化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其发病率占全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10%-30%。房间隔任何部位出现缺损,均可造成左、右心房之间的直接交通和血液分流,此类病变称为房间隔缺损。ASD分为原发孔型、继发孔型、静脉窦型和冠状静脉窦型4类,卵圆孔在成年人中仍有25%未完全闭合,由于其分流量较小,故而临床意义不大。其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最为多见,约占70%。如果未实施治疗,30%的成年患者可出现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tion PAH,),继而导致右心衰竭,出现症状与否,有时与患者的耐受力有关。现有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技术,可对ASD作出相当准确的诊断,如果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防止心功能恶化,延长寿命。因此术前准确评价房间隔缺损患者的心室功能尤其是右心室功能对于选择手术时机尤为重要,而术后右心功能的变化对预后判断也具有重要意义。1967年首次应用介入方法治疗继发孔ASD获得成功,1997年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应用于临床以来由于其结构更合理,功能更可靠,放置更简便,固定更牢固,并可回收、更换、重放,拓宽了介入治疗的适应症,新型封堵材料的应用及先进监护设备(如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应用),使介入封堵术已逐渐成为治疗继发孔型ASD的主要方法之一。经导管封堵术前后右心室的构型改变,包括结构、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变化。目前超声心动图评价ASD封堵术患者右室功能的方法主要有:二维超声心动图、频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速度向量显像技术和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由于右心室几何形态复杂,且右室肌小粱较发达,影响心内膜描记的准确性,故二维超声测定右室功能的准确性差。而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易受角度的限制影响,因而也不能准确评估右心室功能。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是一种在应变及应变率显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是一种全新的超声医学定量分析技术。它通过追踪二维超声图像上的斑点获得心肌的组织速度、应变、应变率来分析心肌的运动。而且它可以克服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的局限性,无角度依赖性,因而比组织多普勒成像有更大的优越性。二维斑点追踪显象技术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全新、无创且有效的评价心肌整体功能和局部功能的方法。研究证明,经导管封堵术后ASD患者心功能可发生变化,但对右室功能手术前后的变化报道国内不多。本研究应用2DSTI技术对房间隔缺损(ASD)伴肺动脉高压患者封堵术前后的右心室壁各二维应变参数进行对比分析,探讨2DSTI在评价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者封堵术前后右心室功能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期望给临床提供一种可快速、无创、客观、准确评价右心室功能的新方法。
   方法:收集2010年12月至2011年9月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成功施行介入封堵术的ASD患者50例,均为继发孔型,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16-49岁,平均(31.1±8.26)岁。缺损直径为1.0-3.2(1.9±0.6)cm。50例ASD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其中伴有轻度肺动脉高压者19例,中度肺动脉高压者24例,重度肺动脉高压者7例。轻度:35-49mmHg;中度:50-69mmHg;重度:≥70mmHg。所有入选病例均排除肺动脉狭窄、右室流出道狭窄、三尖瓣器质性病变及其它肺部疾病。所有房缺患者均为窦性心律,并排除合并其它先天性心脏病。随机挑选经临床及其它辅助检查均无心血管疾病的健康人41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4例,女性27例,年龄18-45岁,平均(31.6±8.34)岁,两组间性别、年龄匹配。采用Philips IE33超声诊断仪,使用S5-1探头,频率1~5MHz。ASD组患者于术前3天和术后一周、三月分别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嘱受检者左侧卧位,同步监测心电图。采集并存储具有3个完整心动周期的心尖四腔切面二维灰阶动态图像,脱机后,启动本机自带Qlab7.1心脏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测量并记录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收缩峰值应变(£)、收缩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
   结果:⑴ASD组患者基底段、中段及心尖段的£、SRs、Sre、Sra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⑴ASD患者术后1周与术前检查结果对比,基底段、中段、心尖段的£、SRs、Sre、Sra值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较术后1周数值进一步增加(P<0.05);ASD患者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RA、RV及PASP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较术后1周数值进一步减小(P<0.05)。⑶ASD患者随着肺动脉高压程度的加重,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段、心尖段的£、SRs、Sre、Sra数值也逐步下降。⑷ASD患者肺动脉收缩压数值与右室游离壁基底段£、SRs数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592~-0.851,P<0.05)。
   结论:①伴有肺动脉高压的ASD患者表现为合并不同程度的右心室功能减低。②随着肺动脉高压程度的加重,右室功能减退程度也逐步加重。③ASD患者在封堵术后短期内,其右心室功能得到改善。④肺动脉高压是影响ASD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重要因素。⑤二维斑点追踪技术结合二维超声心动图可准确、客观地检测、评价房间隔缺损术后右心室功能的变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