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影响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热程度的危险因素分析与临床意义
【6h】

影响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热程度的危险因素分析与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摘要

背景及目的:
   泌尿系结石是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其人群患病率为1%-5%。手术微创化是泌尿外科的发展趋势,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近年来逐渐成为绝大多数肾结石和部分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的最优方法之一[1]。PCNL对术者的操作技术及技巧的要求较高,在技术开展早期手术成功率不高,手术并发症时有发生,国外文献报道并发症发生率为5%-14%,国内报道为6.2%[2-3]。近几年随着皮肾镜取石术技术在临床上的开展和应用,泌尿系结石的治疗已由传统的开放手术转为以经皮肾镜取石术微创治疗为主,且随着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技术的日趋成熟,为该技术在泌尿系结石的治疗上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成为泌尿系结石治疗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并发症问题一直是临床上关注的焦点,包括发热、出血、肾脏及周围脏器损伤、结石残留等。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发热,甚至败血症、脓毒性休克。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针对经皮肾镜取石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一发热,分析影响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热程度的危险因素,从而在临床工作中尽力避免该危险因素,减少发热相关并发症的出现。
   方法:
   收集我院泌尿外科2008年3月~2010年8月间715例经皮肾镜取石术资料,根据新版《诊断学》教材标准,以术后体温≥137.3℃为发热判定标准,共有发热病例284例,按术后发热程度不同分为三组。低热组(37.3℃~38.0℃)135例,男92例,女43例,平均年龄46.3±13.4岁,肾结石10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29例,结石负荷(按B超测定的长宽径相乘所得平方厘米面积数值计算)平均6.9±1.9cm2,术前尿液白细胞平均26.2±6.5个/Hp,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45例,11例有开放手术取石史,8例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或肾功能不全等合并症,96例合并不同程度肾积水;中热组(38.1℃~39.0℃)108例,男71例,女37例,平均年龄47.2±13.1岁,肾结石7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30例,结石平均负荷7.6±2.8cm2,术前尿液白细胞96.6±29.6个/Hp,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52例,9例有开放手术取石史,10例有其它合并症(如低热组所示),78例合并不同程度肾积水;高热组(≥39.1℃)41例,男28例,女13例,平均年龄48.9±13.8岁,肾结石3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3例,结石平均负荷9.6±4.3cm2,术前尿液白细胞341.9±68.8个/Hp,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31例,7例有开放手术取石史,8例有其它合并症,33例合并不同程度肾积水。观察不同因素对PCNL术后发热程度的影响。
   结果
   1.低热组和中热组术前结石负荷、尿白细胞水平、有肾开放手术史所占比率、有合并症所占比率以及手术时间显著低于高热组,但低热组和中热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2.术前中段尿培养阳性率、术中肾内液体灌注量、术后住院时间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其中高热组显著高于低热组和中热组,中热组显著高于低热组。
   3.各组年龄、性别无显著性差异:术前肾积水所占比率和分次手术所占比率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1.结石负荷、尿白细胞水平、曾行肾开放手术、术前有合并症等均是影响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发热的危险因素。
   2.术中液体灌注量以及手术时间等术中因素亦是影响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发热的危险因素,且随着手术时间的增加和术中液体灌注量的增加,术后发热的程度也增加。发热程度的升高,也相应延长了住院时间。
   3.年龄、性别不是影响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发热的危险因素。术前肾积水所占比率和分次手术所占比率在三组中均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肾积水和分次手术并不是影响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发热的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