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三公消费”问题看政府诚信建设
【6h】

从“三公消费”问题看政府诚信建设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1.2.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1.2.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理论工具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政府诚信的内涵

1.4.2 政府诚信的地位和作用

1.5 案例选取依据

1.5.1 典型性

1.5.2 借鉴价值

2 “三公消费’’折射政府诚信问题

2.1 “三公消费”典型案例

2.1.1 事件背景

2.1.2 因公出国(境)

2.1.3 公务用车购置及维护

2.1.4 公务接待

2.2 案例反映的问题特点

2.3 “三公消费”问题对政府诚信的影晌

3 “三公消费”中政府诚信缺失的原因

3.1 权力缺乏有效制约

3.2 “经济人”角色作用

3.3 信息不对称限制

3.4 制度设计不科学

3.5 监督机制不健全

4 加强政府诚信建设的对策

4.1 崇尚法治精神,健全法律法规

4.2 引入现代管理制度,提升科学化水平

4.3 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拓宽公众参与渠道

4.4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降低政府行政成本

4.5 强化监督制约,推进制度反腐

5 问题讨论

5.1 本文研究的主要观点

5.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5.3 本文的不足之处

5.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三公消费”,指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以及公务接待等活动产生的消费,属于政府行政经费支出的组成部分,是维持政府运转的行政成本。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近年各级政府“三公消费”支出日益膨胀,不仅容易滋生腐败,而且严重损害政府形象,影响政府公信力。
   政府诚信在社会诚信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实现政府管理职能的重要条件。失信不仅削弱政府行政能力,损害政府形象,还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反之,拥有良好信誉的政府,也更易赢得公众的支持。
   本文以近两年“三公消费”系列事件为案例,对政府诚信建设进行实证研究。从实践层面指出“三公消费”在标准、数额、隐蔽性和腐败等方面的问题,及其对政府诚信的危害,并从权力缺乏有效规制、“经济人”角色作用、信息不对称制约、制度设计不科学和监督机制不健全等方面分析诚信缺失的原因,认为加强政府诚信建设要以遏制不正当“三公消费”为切入点,实现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基于对政府权力的有效规制,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三公消费”的过程中应当加强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强化刚性预算、完善公务员管理、推行诚信考评等制度约束;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细化三公经费公开标准,扩大公开范围;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压缩行政成本;在监督机制中应当加强内部监督,整合现有监督力量,加大反腐力度,在责任追究方面,应当完善与“三公消费”相关的责任追究办法,提高违规成本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