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夜间较大剂量丙戊酸钠治疗夜间和清晨癫痫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
【6h】

夜间较大剂量丙戊酸钠治疗夜间和清晨癫痫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中英文缩写对照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内容

3 研究方法

结果

1 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

2 两组间丙戊酸钠剂量及血药浓度比较

3 两组间疗效比较

4 两组间不良反应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癫痫与睡眠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与目的:
  癫痫(Epilepsy,EP)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的临床综合征。小儿癫痫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我国儿童癫痫的年发病率为151/10万,患病率为3.45‰。反复的惊厥发作或持续的EEG异常均可引起脑损伤,因此需要通过治疗控制发作、减少痫性放电、维持精神神经功能正常。无论是何种病因或何种类型的癫痫发作,药物治疗都是目前最常用、最重要的手段。癫痫的传统治疗方案是依据药物的半衰期,将每日总剂量分为均等的2-3份,等间隔分次给药,以维持有效稳态血药浓度。然而某些小儿癫痫综合征(如夜间额叶癫痫、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Lennox-Gastaut综合征、少年肌阵挛性癫痫、婴儿痉挛症)及某些局灶性癫痫(如额叶癫痫、顶叶癫痫),其发作多在睡眠中或睡醒时。此外,某些发作类型(如强直发作、强直阵挛发作、自动症发作、过度运动发作)也多在睡眠中出现。夜间给予较大剂量抗癫痫药物,引起夜间峰浓度的适度增长,能更好地控制癫痫发作。国外对此已有病例报道,但缺乏对照研究。因此,本研究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的方式,比较夜间较大剂量给药和传统等量给药治疗夜间和清晨癫痫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于2011年7月~2012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收集年龄6~13岁,新诊断的发作完全在夜间或清晨且入组前3个月每月发作≥1次的癫痫患儿。记录年龄、性别、脑电图特点、发作类型、癫痫家族史、既往史、头颅影像学表现、智力发育情况、基线发作频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给与丙戊酸钠片治疗,从小剂量10mg/(kg·d)开始,每周增加5~10mg/(kg·d),逐渐增加至有效维持量20~30mg/(kg·d),分两次给药,实验组夜间剂量为清晨剂量的二倍,对照组夜间剂量与清晨剂量相同。若加至最大剂量或血药浓度达到有效浓度上限,不能控制发作,则调整抗癫痫药物种类。在治疗开始的第1、3、6个月随访并记录发作频率和不良反应,治疗6个月后统计两组患儿应用丙戊酸钠单药治疗的最终剂量,及同期检测的清晨服药前的丙戊酸钠血药浓度。随访6个月后比较两组的丙戊酸钠剂量、血药浓度,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
  共纳入癫痫患儿69例,全部完成观察和随访,实验组35例,对照组34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脑电图异常率、发作类型、癫痫家族史、既往史、头颅影像学、智力发育情况、基线发作频率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6个月后两组丙戊酸钠剂量分别为实验组(24.89±2.64)mg/(kg·d),对照组(24.54±2.52)mg/(kg·d),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分别为实验组(78.63±12.69)ug/ml,对照组(70.85±11.37)ug/m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
  治疗1个月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1.4%(32/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2%(3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月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5.7%(30/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5%(26/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月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5.7%(30/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7%(2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实验组日间嗜睡发生率(0/35)低于对照组(2/34)。
  结论:
  1.与传统等量给药相比,夜间较大剂量丙戊酸钠能更好地控制夜间和清晨癫痫发作。
  2.夜间较大剂量丙戊酸钠治疗夜间和清晨癫痫发作引起的不良反应是短暂的、轻微的,在控制发作的同时稳定睡眠,避免日间嗜睡,提高生活质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