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两周时期葬马遗存研究
【6h】

两周时期葬马遗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插图目录

1 绪论

1.1 相关概念的阐释与研究范围的界定

1.1.1 “葬马遗存”的含义

1.1.2 时空范围的界定

1.2 研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车马殉葬研究

1.2.2 车马祭祀研究

1.2.3 葬马遗存反映的等级制度研究

1.2.4 葬马遗存的区位因素研究

1.2.5 相关的科技考古研究

1.3 本文选题意义、目的与研究方法

1.3.1 选题意义与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对象和材料的局限性

2 两周时期葬马遗存的确认

2.1 先周时期

2.2 西周时期

2.2.1 丰镐地区

2.2.2 陕西省其他地区

2.2.3 洛阳地区

2.2.4 三门峡地区

2.2.5 河南省其他地区

2.2.6 三晋地区

2.2.7 山东地区

2.2.8 北京及河北地区

2.2.9 西周时期其他地区

2.3 东周时期

2.3.1 洛阳地区

2.3.2 三门峡地区

2.3.3 郑州地区

2.3.4 河南省其他地区

2.3.5 三晋地区

2.3.6 山东地区

2.3.7 北京及河北地区

2.3.8 甘陕地区

2.3.9 荆楚地区

2.3.10 东周时期其他地区

3 两周时期“葬马遗存”的考古学分析研究

3.1 埋葬方式的类型学分析

3.1.1 与殉葬活动相关

3.1.2 与祭祀活动相关

3.1.3 与奠基仪式相关

3.1.4 其他类型性质不明的“葬马遗存”

3.2 各类型“葬马遗存”的特点

3.3 两周时期葬马遗存的分期研究

3.4 两周时期葬马遗存的分区研究

3.4.1 西周时期葬马遗存的分区研究

3.4.2 春秋时期葬马遗存的分区研究

3.4.3 战国时期葬马遗存的分区研究

4 相关问题研究

4.1 两周时期殉葬马牲的年龄、性别分析

4.1.1 殉葬类马牲

4.1.2 祭祀类马牲

4.2 两周时期车马葬制研究--“天子驾六”说的辨析

4.3 中原式与非中原式葬马遗存交流与融合及其影响

4.4 两周时期马资源的获取方式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一 先周时期葬马遗存发现情况一览表

附表二 西周时期葬马遗存统计表

附表三 春秋时期车马坑统计表

附表四 战国时期车马坑统计表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后记

展开▼

摘要

两周时期田野考古发现中经常见到使用车马或马进行随葬或祭祀的现象,部分墓葬还发现有随葬马头及四肢骨随葬的现象,本文称之为“葬马遗存”。两周时期大量发现的葬马遗存和文献记载表明马在周人的社会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本文以考古材料为基础,结合文献记载,对目前发现的两周时期葬马遗存进行系统研究,以期探明周代葬马遗存的一般特征及发展演变规律。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章绪论部分,首先对“葬马遗存”的内涵进行限定,并简要介绍了学术界以往的研究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理论与方法。
   第二章按照时代顺序和发现区域介绍葬马遗存的发现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两周时期葬马遗存分布的时空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两周时期葬马遗存数量及发现区域逐渐呈扩大趋势,至春秋时期达到最大规模,战国时期开始衰落。
   第三章对两周时期葬马遗存进行分类分期及分区研究。将葬马遗存按照性质的不同大体上划分为两类:殉葬和祭祀;在性质分类的基础上按照埋葬形式的不同划分为车马坑、马坑及特定部位的马骨等三类。每一类遗存均按照不同的埋葬形式进行型式划分;时代上将它们划分为四大期七个阶段;地域上将其分布范围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四章从多角度分析与两周时期葬马遗存相关问题。指出考古发现两周时期葬马遗存会因祭祀和殉葬的不同用途而选择不同年龄、性别的马匹;综合考察文献记载认为两周时期大规模殉葬马匹的获取方式主要有三种;通过考古发现与文献结合的“二重证据法”分析认为两周时期不存在制度化的“天子驾六”。
   第五章结语部分对正文观点进行总结并适当升华,并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文章认为两周时期马具备的三个不同层面的涵义:政治层面、军事层面、民族交流与融合层面。表明物质生活到精神文化,从社会生活到政治礼制及思想观念,马在周代社会中具有独特的重要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