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夏都斟寻研究
【6h】

夏都斟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历史与现状

1.2 研究方法与体例

2 文献所载“斟寻”考辩

2.1 记载“斟寻”的主要文献

2.2 “斟寻”的释读

2.3 斟寻的迁徙与夏都斟寻的地望

3 夏都斟寻地望内的考古学观察

3.1 偃师二里头遗址

3.1.1 宫城

3.1.2 围垣区

3.1.3 宫城外的祭祀遗存

3.1.4 大灰沟

3.1.5 贵族聚居区与一般居住区

3.1.6 壕沟

3.2 巩义稍柴遗址

3.2.1 房基

3.2.2 墓葬

3.3 二里头遗址和稍柴遗址的对比

4 斟寻作为夏都存在的时间

4.1 考古学文化上的时间

4.2 夏纪年与夏测年的时间

4.3 二里头遗址是太康以后夏代诸王的都城

5 余论

6 结语

文献附录

附表一 夏代纪年表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夏都斟寻在伊洛盆地一带。作为夏族分支的斟寻氏,经历了伊洛盆地-濮阳-山东半岛的迁徙过程。夏都斟寻的得名可能与其位于斟寻氏故地有关。二里头遗址是夏王朝的都城斟寻,稍柴遗址是其重要支撑和屏障,可能是一极为重要的封国所在。而偃师商城是商灭夏之后建立的一处具有都邑性质的重镇,与夏都斟寻无关涉。二里头遗址自太康以降,有夏一代皆为都城,就考古学文化而言,它从二里头文化一期到四期结束前的绝大部分时间内,都是夏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