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河南食管癌高低发区1973-2012住院患者原发性食管腺癌与食管鳞癌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6h】

河南食管癌高低发区1973-2012住院患者原发性食管腺癌与食管鳞癌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图和附表清单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河南食管癌高低发区1973-2012住院患者原发性食管腺癌与食管鳞癌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7 图表

第二部分 综述 食管腺癌的风险因素和诊疗现状分析

1 引言

2 流行病学研究

3 风险因素

4 流行病学发生变化的原因

5 对EAC进行筛查和发病监测的需要

6 筛查

7 治疗

8 预防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附录

附件

个人简介

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1.研究背景与目的
  食管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六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常见癌症中排在第八位,致死率排第六位。食管癌的病理类型可分为食管腺癌(Esophagealadenocarcinoma,EAC)和食管鳞癌(Esophagealsquamouscarcinoma,ESCC)两种。覆盖腺上皮的食管发生食管腺癌于1901年被Ortmann首次报道。包括我国的发展中国家的食管癌主要以ESCC为主。在西方国家,EAC在食管癌中可占80%以上,并且其发病仍呈增长趋势,而ESCC发病相对稳定或呈下降趋势。在西方发达国家,对于EAC的危险因素、临床病理学、流行病学、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相关报道和研究非常广泛。
  我国太行山南端三省交界地区是全世界食管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可见其发病的地理学差异非常明显。我国恶性肿瘤患者中,食管癌发病率居第五位,死亡率居第四位。ESCC占食管癌的95%以上,而EAC所占比例很低。国内对于EAC的临床病理学及流行病学的研究文献较少。并且在这些文献中,可以观察到EAC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病理学特征与西方有很大差异。同时,我们注意到国内有关文献的样本量较少,可能会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因此,近几十年来中国EAC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病理学特征有什么变化,有待明确。
  本实验室从1995年至今通过入户问卷调查、核查患者住院病理结果和电话随访等方法建立了食管癌患者资料库,本研究重点对收集的1973至2012年共40年间的有明确确诊时间的2116例EAC患者资料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初步探讨中国EA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流行病学特征。然后,把这些EAC患者与同期ES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了对比,通过分析大样本量的资料,探讨四十年来中国食管癌发病病理构成及其变化趋势。
  2.材料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1973至2012年共40年间的有明确确诊时间的2116例EAC及128817例ESCC患者资料。这些资料全部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建立的食管癌患者资料库。其中EAC患者男性1519例,女性597例。男女性别比为2.54∶1。男性平均年龄为(61.2±9.9)岁,女性平均年龄为(60.80±8.8)岁。EA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高低发区、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肿瘤家族史等。对本实验室积累的部分EAC手术切除标本(41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中男性26例,平均年龄(58.3±7.8)岁。女性15例,平均年龄(64.33±9.9)岁。
  2.2资料收集
  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都是经过专门流调培训的医学生进入食管癌高低发区现场进行流调,与患者面对面进行问卷调查获得。然后通过进入患者的治疗医院查找住院病历,核对补充相关资料。所有食管癌患者都经过明确病理学诊断。
  2.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用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法检测Syn和CgA两种神经内分泌指标在EAC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这两种蛋白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染色部位定位于细胞浆,阳性反应表现为胞浆着棕黄色颗粒。
  2.4统计分析
  流调资料与免疫组化实验资料都录入EXCEL软件,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临床病理特征数据。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不同部位EAC与ESCC的比例变化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以及EAC和ESCC患者性别比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Syn和CgA两种肿瘤相关蛋白表达阳性与否与EA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检验水准取α=0.05。
  3.结果
  3.12116例EAC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分布
  3.1.12116例EAC患者一般情况分布
  EAC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71.8%>28.2%),发病年龄以60-69岁年龄段为最高(38%),农村患者多于城市患者(89.3%>10.7%),高发区患者多于低发区患者(60.2%>39.8%),肿瘤家族史阳性率为29.6%。
  3.1.22116例EAC患者病理特征分布
  EAC的发病部位以食管中段最多(47.3%)、下段次之(45.4%),分化程度以低分化为主(54.4%),其次为中分化(37.9%)。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49.2%。临床分期以中期为主(88.6%),早期(5.9%)稍多于晚期(5.5%)。
  3.2四个十年间的EA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变化情况
  按照EAC患者的确诊时间将患者分成1973-1982、1983-1992、1993-2002、2003-2012四个时间段进行比较分析后显示:中国EAC患者60岁以上人群(包括60-69岁年龄段和69岁以上年龄段)构成比呈上升趋势。见图1。在EAC的三个肿瘤部位(上段、中段和下段食管)中,中段食管EAC的检出率总体呈上升趋势(19.4%,35.9%,49.8%和48.9%,x2=32.011,P<0.05)。低发区EAC所占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8.3%,18.4%,22.3%和49.2%,x2=132.399,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31.7%,53.6%,54.3%和47.9%,x2=9.145,P<0.05)。
  3.3四个十年间EAC患者与ES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变化的对比分析
  与ESCC的对比分析显示,四个十年中EAC患者的男女性别比始终大于ESCC的男女性别比。见图2。食管中、下段EAC与ESCC的比例随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见图3。60岁以上食管癌患者中EAC所占比例明显大于60岁以下患者。尤其是大于69岁年龄段的食管癌患者中EAC所占比例大于其他任何年龄段患者中EAC所占比例,而50-59岁年龄段患者中ESCC所占比例大于其他任何年龄段患者中ESCC所占比例。
  3.4神经内分泌指标Syn和CgA表达与EAC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Syn和CgA在EAC组织中的表达阳性与否与患者年龄、性别、城市农村分布、高低发区分布以及淋巴结转移阳性均无关(P值均>0.05)。
  4.结论
  4.140年来,EAC的男女性别比始终高于ESCC的男女性别比。提示雌激素可能对EAC是一种保护因素。
  4.240年来,EAC发病高峰年龄已经从50-59岁年龄段推迟到60-69岁年龄段。
  4.340年来,食管癌低发区EAC呈明显上升趋势,提示生活条件也就是环境因素的改变对EAC的发生可能有一定作用。
  4.440年来,食管中段EAC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提示我国EAC发病机制与西方不同。
  4.5Syn表达阳性与否与EAC淋巴结转移阳性关系不大,与以往文献报道Syn表达阳性与ESCC淋巴结转移阳性有关不同,因此Syn能否作为判断EAC预后的指标仍需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