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皮肤鳞状细胞癌与基底细胞癌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6h】

皮肤鳞状细胞癌与基底细胞癌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

3.1 样品蛋白质的提取和蛋白浓度的测定

3.2 A-431细胞系、TE 354.T细胞系提取全部可溶蛋白的双向电泳结果

4 讨论

4.1 样本的选定

4.2 双向凝胶电泳中常见问题

4.3 实验相关结果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蛋白质组学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个人简介及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与目的:
  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均为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它们都起源于表皮或皮肤附属器,具有相近的好发部位和发病机制,并且两种疾病在发病部位的局部也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但在肿瘤发生转移的情况上,两种疾病有着较大差异。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是指将细胞或组织中的蛋白质组作为整体进行研究,分析蛋白质组中各蛋白的成分组成以及相互之间的的影响。蛋白质组学主要是对蛋白质组的蛋白质构成、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以及在生物活动中各蛋白质之间发挥的作用这三个方面进行主要的研究。
  这次实验应用蛋白质组学的相关技术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和基底细胞癌细胞中所提取的蛋白质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差异的蛋白质,并对部分差异蛋白进行功能验证。这将对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的早期疾病诊断、早期发生及转移等肿瘤标志物的鉴定、肿瘤治疗特异性位点的筛选,以及新的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均会有重要的意义。
  方法:
  1.细胞的培养与样品蛋白的提取本实验选择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系和人基底细胞癌TE-354.T做为肿瘤细胞模型进行常规细胞培养。分别取对数生长期的两种细胞,待细胞贴壁生长至培养瓶培养面面积的90%时,进行样本蛋白提取。并应用Bradford法对样品蛋白浓度进行测定。
  2.样品蛋白的双向凝胶电泳通过IPG干胶条重水化、等电聚焦电泳、平衡IPG胶条、垂直向SDS-PAGE电泳、颜色等步骤分别对两种样品蛋白质进行蛋白分离,每个样品分别制3块双向电泳胶板,并应用图像扫描仪进行扫描,获得两种蛋白样品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用图像分析软件对双向凝胶电泳图谱进行分析,找出差异蛋白质点。
  结果:
  1.两种细胞系提取蛋白的双向电泳蛋白图谱大眼管基本一致,各个蛋白质着色点基本都聚集在等电点(Ip)为pH4~7的范围内;分子量(Ms)大多在15kDa~150kDa的范围内。
  2.通过对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系和皮肤基底细胞癌细胞系中提取样品蛋白的双向凝胶电泳胶板的分析,其中有16.8%的蛋白质点存在差异,其中13个蛋白在鳞状细胞癌细胞中表达上调;和2个在鳞状癌细胞细胞表达下调的蛋白质。4个蛋白点在基底细胞癌组中未检测出。
  结论:
  1.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系和皮肤基底细胞癌细胞系中提取样品蛋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中存在部分差异。皮肤鳞状细胞癌所含蛋白质组分较基底细胞癌的复杂。
  2.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22.32,3.95)、(27.48,4.3)、(58.96,7.45)、(64.8,5)、(121.8,5.84)、(135.13,6.44)等蛋白质的表达差异可能是造成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在肿瘤转移方面有较大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