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河南省终端用能部门低碳指标分析及工业碳排放影响研究
【6h】

河南省终端用能部门低碳指标分析及工业碳排放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低碳经济研究进展

1.2.2 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

2 河南省经济-能耗-碳排放现状分析

2.1 河南省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2.1.1 河南省总体经济发展

2.1.2 河南省各地市经济发展

2.2 河南省能源消费状况

2.2.1 河南省总体能源消费

2.2.2 河南省分部门能源消费

2.2.3 河南省分地市能源消费

2.3 河南省碳排放现状分析

2.3.1 碳排放量估算方法

2.3.2 河南省总体碳排放

2.3.3 河南省各地市二氧化碳排放

2.4 本章小结

3 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3.1 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3.1.1 研究方法

3.1.2 数据说明

3.2 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分析

3.2.1 宏观指标分析

3.2.2 终端指标结果

3.2.3 各地级市低碳发展水平差异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河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4.1 模型的构建和数据说明

4.1.1 模型的构建

4.1.2 数据来源和处理

4.2 因素分解结果分析

4.2.1 河南省工业碳排放总量影响因素分析

4.2.2 高碳排放行业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结果与分析

4.2.3 中碳排放行业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结果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河南省低碳发展路径探索

5.1 调整产业结构.特别是工业内部结构

5.2 调整能源结构,提高畿源利用效率

5.3 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

5.4 倡导低碳生活,树立低碳消费观

5.5 因地制宜,发展中实现低碳转型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此,世界各国提出了许多应对措施,低碳经济应运而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一碳排放大国,我国所面临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区域,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费总量会继续增加,碳排放量也会随之增长。在这种形势下,正确处理经济与环境二者的关系,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发展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了河南省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现状,说明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建立了宏观指标和终端部门能耗指标,分析河南省18个地级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并且得出工业是影响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最大的部门。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河南省工业分行业的碳排放量,并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ogarithmicmeandivisiaindex,LMDI)对碳排放量高的行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结合各地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和各行业的碳排放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找出适合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
  研究表明,第一,河南省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工业拉动,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落后。能源消耗总量增长过快,本省的能源生产量不能满足自身的发展,而且能源消费结构单一,主要以煤炭为主。这种能源消费形式导致碳排放量也快速增加。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河南省的碳排放总量还没有出现所谓的“拐点”,碳排放量还将持续增加。第二,无论宏观指标还是终端用能部门指标,都显示河南省18个地市低碳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河南省低碳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以南和西部地区;而低碳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这种分布与河南省的工业经济分布格局相一致。对五个终端用能部门指标进行比较,发现工业是影响河南省低碳发展水平最大的因素。第三,利用LMDI因素分解法对河南省工业部门的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经济规模的变化对碳排放量增加贡献最大,因经济规模扩大导致碳排放增长量为26579.19万吨,占碳排放总增长量的99.65%。而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则是减少河南省工业碳排放的最主要因素,减少碳排放7340.09万吨。工业能源结构调整对河南省工业碳排放变化影响很小,这说明河南省能源消费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河南省碳排放量大的行业主要有煤炭开采、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制造、电力、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都是国民经济中的高耗能行业。第四,要实现河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应从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低碳技术等方面着手。在发展河南省总体低碳经济的同时,结合各地市地方的特色,协同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