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媒体环境下网民对于政策传播的强制性介入
【6h】

新媒体环境下网民对于政策传播的强制性介入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2.3 小结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创新之处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创新之处

2 新媒体环境下网民强制性介入政策传播的现状及特征

2.1 网民强制性介入政策传播的概念界定

2.2 网民强制性介入政策传播的存在现状

2.3 网民强制性介入政策传播的特征分析

2.3.1 参与网民地域分布的广泛性

2.3.2 介入政策类型的丰富性

2.3.3 网民群体的传播强势地位

2.3.4 互联网舆论倒逼政府决策

3 新媒体环境下网民强制性介入政策传播的发生机制

3.1 网民强制性介入政策传播的构成要素

3.1.1 外部环境因素

3.1.2 内在动力因素

3.1.3 核心技术支持: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普及

3.2 网民强制性介入政策传播的一般性过程:以凤凰古城门票政策风波为例

3.2.1 介入开端:新媒体环境下政策信息的快速扩散

3.2.2 介入发展:网民意见表达,形成网络反对舆论

3.2.3 官民互动:政府回应

3.2.4 介入影响:政策叫停或政策调整

3.3 网民强制性介入政策传播中的互动机制

3.3.1 网民对媒体政策报道的议程设置

3.3.2 网民与政府间的传播力量博弈

4 网民强制性介入对政策传播的意义及思辨

4.1 网民强制性介入政策传播的积极影响

4.1.1 增强公共政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4.1.2 促进政策决策遵从当前公共利益

4.1.3 监督政府政策执行

4.2 网民强制性介入政策传播后可能带来的问题

4.2.1 网民的无序政治参与

4.2.2 诱发群体性事件

4.3 警示与启示

4.3.1 提升政府应对能力

4.3.2 加强互联网公共道德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政策传播是指公共政策信息在政府、媒体和公众之间发生的互动和交流活动,是公共政策运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我国传统的政策传播中,多采用一种在政府组织内部进行的单向传播模式,造成了公众对政策信息的反馈缺失。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大力发展,将原有被大众媒体所垄断的社会传播权赋予了广大社会公众。这种公众传播权的赋予,不可避免地会对公共政策传播产生影响。通过对互联网的使用,让网民群体有了一个对公共政策进行质疑、批判和检讨的空间,并可以实现互联网中关于政策反对舆论的快速聚集,进而形成强大的互联网舆论,向政府部门施压,迫使政府对原有公共政策做出调整。这种因网民的反对而影响到公共政策运行的现实状况,即可以被称之为网民对于政策传播的强制性介入。这种强制性介入打破了原有政策传播的传播壁垒,让政策信息的目标受众走向分散和不确定,加大了政策传播所带来的风险。因此,研究网民强制性介入政策传播这一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对网民强制性介入政策传播的研究总体上可分为四个部分。在文章的第一部分,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分类综述,提出现有研究成果中存在对于网民强制性介入政策传播的研究真空。在第二部分中,本文从网民强制性介入政策传播的概念入手,配合以国内发生的大量具体案例,证明网民强制性介入政策传播这一现象存在的广泛性,并对这一现象的现有特征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在文章的第三部分,首先列举了造成网民强制性介入政策传播这一现象的发生要素,然后以在2013年4月发生的凤凰古城门票政策风波为具体案例,分析了网民强制性介入政策传播的一般性过程,并提出其中存在的网民、大众媒体与政府间的互动机制。在本文的最后一部分,探讨了网民强制性介入政策传播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与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警示和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