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体育教师职前培养课程历史沿革的特征研究
【6h】

我国体育教师职前培养课程历史沿革的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选题依据

第二节文献综述

一 国外研究综述

二 国内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相关概念解读

一 教师教育与教师职前培养

二 课程

三 历史沿革

第二节 我国体育教师职前培养课程的历史沿革

一 我国体育教师职前培养课程培养方案的名称沿革

二 我国体育教师职前培养课程的培养目标沿革

三 我国体育教师职前培养课程的培养规格沿革

四 我国体育教师职前培养课程的课程设置沿革

五 我国体育教师职前培养课程的课程内容结构沿革

第三节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改革全面审视

一 1980年教学计划的全面审视

二 1986年教学计划的全景审视

三 1991年教学计划的全景审视

四 1997年课程方案的全景审视

五 2003年课程方案的全景审视

第四节 体育教师职前培养课程历史沿革的动因与经验

一 我国体育教师职前培养课程历史沿革的动因

二 我国体育教师职前培养课程历史沿革的基本经验

第三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第一节 个人简历

第二节 发表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职前培养是教师教育的第一个阶段,是将来的教师在高校学习和生活的必要阶段,教师职前培养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未来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同时也为教师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教师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优化师资队伍,教师职前培养是优化师资队伍的核心环节。
  我国学校体育肩负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任,体育教师职前培养是培养体育教师的专门教育,是体育教师在任职前接受正规教师教育、奠定体育教师基本素质的关键时期,体育教师职前培养课程是影响着教师职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最直接、最稳定的因素,体育教师的质量高低对基础教育课程的长久、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的职前培养必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新时代发展相一致,促进体育教师职前培养的发展方向朝着成为在实践中真正为教育发展、社会服务的体育人才而沿革。
  以我国体育教师职前培养课程历史沿革的特征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回顾法、系统研究法、比较分析法、逻辑论证法等研究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颁布的五套课程计划(方案)进行全面分析,梳理不同阶段体育教师职前培养课程改革的发展脉络,探究体育教师职前培养课程历史沿革的特征,剖析体育教师职前培养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历史成因(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教师教育自身发展等),发掘体育教师职前培养课程的发展趋势,提出优化体育教师职前培养课程的基本策略。
  研究结果表明:(1)体育教育职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仍不协调;(2)体育教师职前培养课程培养规格更加具体化、综合化,培养目标水平在不断提高;(3)体育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置分类依据模糊,针对性不强,内容重合度较高,在课程设置内容选择上,尚没有较大的改革与创新,教育模式依然是专业本位为主,尚处于初步阶段;(4)体育教师职前培养课程实践环节课时相应不足,且实践指向不清晰;(5)体育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置和体系变化的周期太长,滞后于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6)体育教师职前培养课程使用教材统一性要求的缺乏,教材更新周期未有明确要求。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体育教师职前培养课程应分析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未来发展需求,细化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合适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适时调整专业发展定位,以适应经济社会和体育事业发展需要;(2)体育教师职前培养课程培养规格要明确对毕业生的全面要求、具体指向,从素质要求、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三个方向全面具体化;(3)从体育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置的结构体系总体框架来看,教师教育课程的实施要依据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的不同要求以及课程自身特点等几个方面,还要依托学校的实际情况、办学条件。还需要实现教育理论课与专业理论课、体育理论与体育技术课、科研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统一与融合,这样才能保证课程结构体系的完整与统一。(4)体育教育职前培养课程实践环节课程应细化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和科研实践课程;(5)国家主导的体育教师职前培养课程改革,应紧跟时代发展,形成系统、完善的更新、研究、发布体系,更有效的指导体育教师教育工作,建立必要的定期评价和修订的有效机制;(6)课程方案要对教材建立健全的教材制定体系,对教材制定召集单位、教材制定主要负责人、教材改革与研究、教材修订时限等全方位、分层次的教材管理体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