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QTc、Tp-Te与J波风险相关性研究
【6h】

QTc、Tp-Te与J波风险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缩略词表

前言

Brugada综合征

早期腹肌综合征(ERS)

J波综合征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实验结果

1 J波分布

2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3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4 随访患者心律失常事件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J波综合征机理与进展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
  在大多数人群中,心电图(ECG)上QRS波与ST段衔接处没有明显可识别的成分,J波则表现为在 QRS波末端圆顶状或驼峰状改变,它可以表现为一个明显的“delta”波,也可以埋藏于QRS波之中。当J波在心电图上显示的时候,它提示心室处于早期复极。人们发现 J波与临床高钙血症、 Brugada综合征(Brs)、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在部分心肌缺血患者心电图上也发现了J波,尤其是在部分特发性心室颤动患者发现J波的存在引起人们高度重视。随着我们对于J波综合征认识的逐渐加深,越来越多此类患者被诊断。怎样有效评估此类患者发生猝死的风险仍然是个很大的临床挑战。
  目的:
  通过简便易行的检查手段(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ET)、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静息心电图(ECG)等)对 J波综合征患者进行基本风险评估。
  方法:
  搜集J波综合征患者36例,对其行静息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其心率、J波幅度、ST段抬高幅度、QT、QTc、Tp-Te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随访患者至少1年,记录相关风险事件。
  结果:
  1、J波具有性别差异,男性相对女性有更高的发生率;
  2、J波具有心率依赖性,心率越快,J波表现的“切迹”越小甚至消失,心率越慢,“切迹”越大;
  3、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过程中QTc改变没有统计意义(p=0.106>0.05),但是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中QTc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22<0.05)。这提示活动并没有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概率,而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系统交替兴奋过程中出现QTc延长可能增加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概率;
  4、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过程中Tp-Te的改变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79>0.05,p=0.587>0.05)
  结论:
  1、J波具有男性优势及心率依赖性;
  2、活动过程中QTc改变无统计学差异,没有增加J波患者多形室速的发生率;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系统交替兴奋过程中 QTc改变有统计学差异,QTc延长,提示可能增加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概率;
  3、活动及副交感神经兴奋Tp-Te的改变均无统计学差异,并未改变J波患者复极离散度。

著录项

  • 作者

    张勋;

  •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

  • 授予单位 郑州大学;
  • 学科 心血管内科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高传玉;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541.75;R540.41;
  • 关键词

    心室颤动; 心电图; J波综合征; J波风险;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