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周围静脉畸形的诊断、分型与治疗
【6h】

周围静脉畸形的诊断、分型与治疗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缩略词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研究方法

2.2.1 临床特征的观察与记录

2.2.2 辅助检查资料

2.2.3 术中所见

2.2.4 统计学处理

2.2.5 周围VMs的病理结构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1.1 临床资料

3.1.2 临床分型

3.1.3 病理形态

3.2 统计分析

3.2.1 VM诊断的准确性

3.2.2 统计分析

4 讨论

4.1 VM治疗现状

4.1.1 手术切除

4.1.2 硬化剂注射治疗

4.1.3 激光治疗

4.1.4 高频电凝术

4.1.5 联合治疗

4.2 VM的治疗经验

4.2.1 明确诊断是前提

4.2.2 术前检查要完善

4.2.3 术前局部尿素注射

4.2.4 手术方案的制定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周围静脉畸形的诊断与分型

个人简历及发表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静脉畸形是最常见的脉管发育异常疾病。这些缺陷是由于在胚胎发育不同阶段静脉系统发育停滞引起的。由于静脉畸形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不可预测的临床进程、对治疗高复发率及持续率的不稳定反应、非特异性治疗下的高致病率和临床术语的混乱,其诊断和治疗仍是一个挑战。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外周不同区域发生的静脉畸形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术中所见特点,对周围静脉畸形进行具体分型,并进行病理学研究论证支持,以指导周围静脉畸形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
  对在我科治疗的417例周围静脉畸形的患者,统计记录其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及术中发现病变特点,并进行分析。对经手术切除的并经病理证实的352例周围静脉畸形标本结合病理和临床表现类型进行观察记录。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及临床类型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观察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
  结果:
  根据不同区域静脉畸形病变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形态,可将其分为包膜型静脉畸形、筛网型静脉畸形、蜂窝型静脉畸形、组织侵蚀型静脉畸形、肿块型静脉畸形。并根据分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结论:
  1、静脉畸形在不同部位病变临床特征和病理形态有所差异,根据这些差异可以将静脉畸形大体分为共五种类型。对不同类型的静脉畸形手术切除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不同类型的静脉畸形手术方式有所差异。2、术前局部注射尿素硬化治疗可以明显缩小瘤体,减少术中出血。对于四肢大面积静脉畸形,术中合理使用止血带可以显著改善手术环境,并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3、对静脉畸形合理的分型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预后恢复情况的判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