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与脑膜脑炎分层诊治要素的初步研究
【6h】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与脑膜脑炎分层诊治要素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主要中英文缩略词语表

1 前言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以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与脑膜脑炎为导向的分层诊疗策略

2.3 方法

3 结果

3.1 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分析

3.2 两组患儿临床表现、辅查、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分析

3.3 两组患儿外周血检验分析

3.4 脑膜炎组与脑膜脑炎组脑脊液检验结果比较分析

3.5 化脑患儿预后不良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6 脑膜炎组与脑膜脑炎组aEEG比较分析

3.7 脑膜炎组与脑膜脑炎组预后比较及相关分析

3.8 aEEG异常程度与aEEG恢复正常、临床预后比较分析

3.9 脑功能监测与预后相关性

4 讨论

5 结论

6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诊断的临床进展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论文与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与脑膜脑炎在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方面的差异,并总结新生儿化脓性脑膜脑炎与脑膜炎分层诊断及治疗的要素,为精准诊疗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在2013年10月~2015年6月共确诊285例化脓性脑膜炎足月及近足月新生儿,其共同表现为体温不稳定、反应异常、吮乳差、呕吐、哭声低弱、面色灰暗、凝视、惊厥、脑膜刺激征阳性等,同时脑脊液示WBC计数>20×106/L,多核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升高,糖含量降低,脑脊液涂片或培养可见细菌,依据其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分为脑膜炎组及脑膜脑炎组,脑膜脑炎组除以上表现外,临床还出现如下严重情形:昏睡或昏迷严重意识障碍、前囟饱满、颈强直、反复惊厥发作,严重发绀需要机械通气,且颅脑CT和(或)MRI确诊存在脑实质受损,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aEEG)异常等,此部分患儿脑实质受到细菌性炎性侵袭,即病变不仅仅局限在脑膜层面;其余轻症患儿分至化脓性脑膜炎组。收集两组患儿所有病史资料,包括围产期感染高危因素、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颅脑CT和MRI、aEEG等;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的因素,而后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分析aEEG异常程度、睡眠觉醒周期(Sleep wake cycle,SWC)与患儿预后相关性。
  结果:
  1.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在研究期间共收治4220例患儿,确诊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共285例,约占住院患儿的6.75%,脑膜炎组206例、脑膜脑炎组79例;脑膜脑炎组男48例,女31例,早发型23例,晚发型56例,平均出生体重(3290±806)g,平均日龄11.2天,以合并肺炎、败血症及脐炎最常见,两组患儿一般基本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
  2.脑膜脑炎组患儿在惊厥发作、严重意识障碍、颅内压升高、需机械通气、呕吐、拒乳、颈强直、颅脑影像异常、并发硬膜下积液及脑积水、听力损害、住院时间方面与脑膜炎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较化脓性脑膜炎组严重,均P<0.05。
  3.脑膜脑炎组患儿外周血白细胞<4或>10×109/L、CRP与脑膜炎组存在显著性差异,x2值分别为4.825、-3.893,均P<0.05。
  4.脑膜脑炎组患儿脑脊液白细胞≥500×106/L、糖化物<1.1mmol/L、蛋白≥3000mg/L与脑膜炎组存在显著性差异,脑膜脑炎组患儿脑脊液多严重异常,均P<0.05。
  5.经单因素分析,将脑膜炎组与脑膜脑炎两组发现存在显著差异的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机械通气、意识障碍、惊厥、颅压增高、颈强直、脑脊液糖化物<1.1mmol/L、蛋白≥3000mg/L、白细胞≥500×106/L,颅脑MRI和CT异常、aEEG重度异常均为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独立高危因素,均P<0.05。
  6.两组aEEG重度异常比较有显著差异,脑膜脑炎患儿aEEG重度异常率显著高于脑膜炎组,但其敏感性并不高,而其特异性可达98.5%,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4%、77.2%;两组aEEG正常与异常比较有显著差异,脑膜脑炎患儿aEEG异常率显著高于脑膜炎组;两组患儿aEEG轻、重异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脑膜脑炎患儿aEEG重度异常显著高于脑膜炎组,P<0.01。
  7.脑膜脑炎组患儿预后不良显著高于脑膜炎组患儿,x2=64.037,死亡率也显著高于脑膜炎组患儿,x2=38.748,均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示脑膜炎、脑膜脑炎与临床预后相关系数为r=0.447,P<0.01。
  8.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示aEEG异常程度、SWC与临床预后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r=0.784、r=0.583,均P<0.001。
  结论:
  1.新生儿呕吐、意识障碍、惊厥、拒乳、颅压增高、颈强直、机械通气、血CRP、血白细胞<4或>10×109/L、脑脊液白细胞≥500×106/L、糖化物<1.1mmol/L、蛋白≥3000mg/L、颅脑MRI和(或)CT示脑实质异常、aEEG重度异常均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独立高危因素,可作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脑炎与脑膜炎分层诊断及治疗的要素,为其提供精准的诊疗依据,并对患儿临床预后有预测价值,前者的不良预后率和病死率均高于后者。
  2.aEEG在脑膜炎及脑膜脑炎中的异常率和异常程度均存在显著差异,脑膜脑炎组aEEG异常率高于脑膜炎组,且重度异常率更高,aEEG重度异常患儿的预后较差。aEEG可用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脑功能监测,不仅有助于其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而且可为其分层诊治提供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