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糖代谢老年人血清鸢尾素水平的比较研究
【6h】

不同糖代谢老年人血清鸢尾素水平的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表

1 前言

2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对象

2.1.2 入组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一般资料的采集及计算

2.2.2 生化指标的测定

2.2.3 鸢尾素水平的检测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四组之间一般临床检测指标的比较

3.2 四组之间血清鸢尾素水平的比较

3.3 老年T2DM组血清鸢尾素浓度和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3.4 老年T2DM组血清鸢尾素浓度和各临床指标的相关度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肌肉因子鸢尾素的相关研究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鸢尾素(Irisin)是最近几年新发现的一种肌肉因子,研究者认为肌肉因子合成以及分泌的紊乱是导致多种代谢紊乱的机制之一[1]。鸢尾素最主要的生物学功能是通过上调白色脂肪细胞解耦联蛋白Ⅰ(UCP1)促进白色脂肪细胞转化为褐色脂肪细胞,这一效应被称作―白色脂肪褐色化‖[2]。白色脂肪褐色化可以使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加,也可以调节葡萄糖代谢的平衡,起到抵制肥胖以及胰岛素抵抗的作用[3]。研究发现[4]正常人血清鸢尾素水平显著高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清鸢尾素水平,并且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鸢尾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呈负相关[4],鸢尾素参与了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及发展过程[4]。也有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鸢尾素水平降低,鸢尾素可能和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以及肾功能损伤发生的过程有关[5]。但是目前关于不同糖代谢老年人血清鸢尾素水平的比较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对140例不同糖代谢老年人的血清鸢尾素浓度及相关临床指标进行了检测和测量,探讨了不同糖代谢状态下老年人血清鸢尾素水平有无差异以及影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鸢尾素水平的相关因素。
  方法:
  随机选取≥60岁的老年人共140例,其中2型糖尿病组(T2DM)34例,空腹血糖受损组(IFG)34例,糖耐量减低组(IGT)36例,糖耐量正常组(NGT)36例。T2DM组的诊断采用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制定的T2DM诊断标准:出现糖尿病症状(即烦渴、多饮、多尿、难以解释的体重减轻)+(1)一天之中有任意时间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11.1mmol/L,或(2)空腹超过8小时后的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即空腹葡萄糖(FPG)≥7.0 mmol/L,或(3)OGTT2小时的血浆葡萄糖浓度≥11.1mmol/L;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在6.1~6.9mmol/L为IFG组;OGTT2h血浆葡萄糖浓度在7.8~11.0mmol/L为IGT组;OGTT2h血浆葡萄糖浓度≤7.0 mmol/L为NGT组。所有受试者均测量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检测鸢尾素(Irisin)、空腹胰岛素(FIns)、OGTT2h胰岛素、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
  结果:
  1. T2DM组、IGT组、IFG组BMI、WHR、HbA1c、TC、TG、LDL-C、eGFR均明显高于NGT组(均P<0.05),OGTT2h胰岛素低于 NGT组(均P<0.05);T2DM组、IGT组、IFG组 BMI、WHR、TC、TG、LDL-C、eGFR、HbA1c、OGTT2 h胰岛素相比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
  2.T2DM组、IGT组、IFG组血清鸢尾素浓度明显低于NGT组[T2DM、IGT、IFG/NGT=(1.67±1.62)、(2.79±1.67)、(2.35±2.69)/(3.13±2.76)ng/L,F=33.24,均P﹤0.05];T2DM组血清鸢尾素浓度低于IGT组和IFG组[T2DM/IGT、IFG=(1.67±1.62)/(2.79±1.67)、(2.35±2.69)ng/L,均 P﹤0.05];IGT组和IFG组之间血清鸢尾素浓度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3.经Pearson相关分析,老年T2DM组血清鸢尾素浓度与年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空腹胰岛素、OGTT2h胰岛素、FPG、HDL-C、Cr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与BMI、WHR、TC、TG、LDL-C、HbA1c呈负相关(r=-0.31、-0.29、-0.261、-0.255、-0.238、-0.352,均P<0.05),与eGFR呈正相关(r=0.082, P<0.05)。
  4.进一步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WHR、HbA1c是T2DM患者血清鸢尾素的主要负性影响因子(标准化回归系数=-3.25,-1.54,均P<0.05),固定HbA1c后,WHR升高是老年T2DM组血清鸢尾素浓度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鸢尾素在NGT组、IGT组、IFG组及T2DM组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呈逐渐下降趋势,WHR、HbA1c是影响老年T2DM患者血清鸢尾素水平的重要的负性因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