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东方“音画”——电影《植物园》的审美维度探析
【6h】

东方“音画”——电影《植物园》的审美维度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综述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电影《植物园》的悲剧主题叙事

第一节 关于两个女人的悲剧故事

第二节 凄惨悲剧的文化症结

第三节 导演的巧妙构思

(一) 东方传统审美意识的认同

(二) 文学和艺术的深厚功底

第二章 电影《植物园》的音画审美

第一节 东方“音韵”之美

一 主题乐思美

二 音乐场景美

三 外界音响美

第二节 东方“画魂”之美

一 色彩美

二 镜头美

三 意境美

四 图像阐释美

第三章 东方“音”、“画”的完美交织

第一节 东方“音”、“画”的互求与诉说

一 视听盛宴

二 爱的诉说

第二节 东方“音”、“画”的审美意义

一 浓郁的东方悲剧美

二 人性的自我实现与追求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由法国著名导演吕克·贝松担任制片人,旅法华裔导演戴思杰执导的影片——《植物园》(又名《植物学家的中国女儿》),于2006年4月26日在法国上映,并荣获第30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影片讲述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两个女人相识、相知到相恋的悲剧故事。影片以独特的视角和艺术化的手法来展开这隐晦主题的述说,从场景、道具的布置到背景音乐的选取,整体风格都尽显东方特色,影片中的东方元素可谓是影片的一大亮点,而本篇论文就是以影片的两大“臂膀”——声音和画面中的东方特点为主线,探析影片的审美维度。由于《植物园》这部影片的题材相对敏感,又被设定在新旧文化交替、传统观念占主导的年代,导致故事含蓄朦胧,而对电影当中最重要的两个“臂膀”——音乐和画面进行论述分析,对于挖掘作品真正的内在意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篇论文作者将其分为三章来展开论述,第一章为电影《植物园》的悲剧主题叙事,主要是对《植物园》这部影片的故事梗概以及社会背景进行一个简单介绍,并从导演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人文与社会环境等对造成这种悲剧结局的成因进行的综合分析。第二章为影片音乐和画面的审美,在这个章节中,分别从影片的音乐和影片的画面为研究对象,探讨影片“音”与“画”的审美。在影片音乐部分中,主要对影片中的两大类别声音——以中国民族乐器二胡为主奏的背景音乐和以自然和环境音响为主的外界非乐音音响进行简要分析,并运用结合谱例和具体场景的方式展开论述;在影片画面部分中,主要从画面的色彩、拍摄角度、镜头运动以及意境的表现等多个方面对影片画面的审美进行简单分析,并结合具体实例尝试运用欧文·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对其进行解读。第三章为影片“音”、“画”之间的完美结合,声音和画面本是电影的有机组成元素,它们彼此依赖,融为一体,完美交织,但同时它们又不失独特性,共同为影片服务,在这部分内容中分两方面来论述,一方面讲影片中音画的互求和诉说,另一方面讲由此产生的东方“音画”的审美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