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红二十五军长征若干问题研究
【6h】

红二十五军长征若干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留守坚持斗争与决定战略转移

(一)困境中留守坚持:战略转移的背景

(二)中央与地方互动:战略转移的提出

(三)中央代表的抵达:战略转移的确定

二、长征路线与新根据地的抉择

(一)西征入陕路线与两次殊死战斗

(二)创建鄂豫陕根据地与反对入川

(三)决定去陕北与西征北上路线

三、长征中的政治工作与后勤保障

(一)政治工作的开展与效果

(二)后勤机构和物资来源

四、长征中的军魂人物

(一)血洒征途的引路人吴焕先

(二)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徐海东

五、长征的历史特点与历史意义

(一)神奇进度:出发最晚和到达最早

(二)发展壮大:孤军成为劲旅

(三)奠基陕甘: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战的出发点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后,国民党力量强大,构筑封锁网,建立严密统治,根据地总的形势始终是严峻的。红二十五军重建后,成为根据地新的红军主力,独立坚持根据地斗争。伴随着七里坪战役的失败和国民党对根据地中心区的重点进攻,根据地不断被分割压缩,人口锐减,兵员枯竭,军民衣食困难,短期内无法根本改变。中共中央首先提出了根据地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的问题,之后省委与中共中央就红军战略转移问题进行了长期互动思考。省委在老根据地边沿地区进行了创建新区的有限尝试,但效果并不理想。红二十五军得不到发展,新根据地不能巩固,老根据地不能恢复。程子华带来的中央文件和周恩来的指示使省委真正理解了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克服了保守的思想,最终做出带领红二十五军进行战略转移的决定,拉开了红二十五军长征的序幕。
  红二十五军从何家冲出发,西过平汉路进入桐柏山区。桐柏山区距汉水和平汉路都较近,回旋余地小,容易被国民党军队包围,不适合建立根据地。部队迅速通过豫西平原的围寨地区,在独树镇冲破国民党军队前堵后追,转危为安,进入伏牛山区。伏牛山区地域狭窄,人口稀少,物质匮乏,“内乡王”别廷芳已在此建立了严密的统治,加上国民党军紧追而来,省委决定继续西进,进入陕南。庾家河反击战打退了国民党的突袭,红二十五军在陕南立住了脚。
  庾家河会议决定在鄂豫陕边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红二十五军在开展军事斗争的同时,十分注重发动群众,建立政权。期间,一直试图与红四方面军取得联系,但并没有进入四川的打算。长时间伴随着“是否入川”的争论,直到葛牌镇会议上改选省委,主张入川的程子华、郑位三落选省委常委,争论才平息了下来。
  红二十五军在威逼西安期间,在得知主力红军准备北上建立西北根据地的消息后,结合自身实际,独立做出去陕北的战略决策。红二十五军西征北上途中,先后打下两当、徽县、天水北关、隆德县城,阻断西兰公路长达半月之久,极大地干扰了国民党后方,牵制了国民党军队,配合了主力红军的北上。
  长征中的红二十五军,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注重对指战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主张、广泛动员群众;注意对国民党军队开展政治攻势,执行正确的俘虏政策;遵守群众纪律,执行正确的少数民族政策,得到回族同胞的拥戴。长征中的红二十五军拥有健全的后勤机构,军供给部负责做好全军的供给工作,并保管好各种物资。红二十五军的物资没有保障,来源有四个方面,分别是作战缴获;打土豪所得;根据地筹措和群众支援;用资金购买或用烟土交换。
  吴焕先、徐海东是红二十五军的军魂人物,他们决定了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线和根据地的选择,对红二十五军胜利结束长征,首先到达陕北发挥了重要作用。红二十五军长征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在于:神奇进度:最晚出发和最早到达;发展壮大:孤军成为劲旅;奠基陕甘: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战的出发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