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骨盆-髋臼-股骨影像学参数分析研究
【6h】

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骨盆-髋臼-股骨影像学参数分析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OLE_LINK25

展开▼

摘要

背景和目的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发病机制多样化的炎症性脊柱关节病,髋关节受累是重要的特点之一。随着炎症的破坏,髋关节活动度逐渐丧失,病变晚期不仅仅有髋关节的骨性强直,还合并有脊柱后凸畸形、骨盆倾斜等多种畸形。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重建强直的髋关节、缓解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的有效方法,因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常合并多种畸形,不同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需要根据骨盆-髋臼-股骨的角度改变对术中假体的植入角度予以调整。既往对骨盆矢状位参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脊柱退行性变、脊柱畸形和髋膝关节疾患方面,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患者骨盆参数改变方面的研究却鲜有涉及。测量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与健康受试者的骨盆-髋臼-股骨影像学参数,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影像学参数的特点及各项参数间的相关性,研究骨盆倾斜与髋臼参数改变的规律,旨在为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11月至2016年10月行THA治疗的28例具有完整影像资料的AS髋关节强直患者作为AS组,门诊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常规拍摄脊柱全长侧位、骨盆正位X线片和双髋关节CT。使用mimics软件在脊柱全长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骨盆投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在骨盆站立位正位X线片测量:股骨颈干角(NSA);将扫描后的原始双髋关节CT二维图像使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通过MPR图像在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观察髋臼,分别于以人体真骨盆平面及冠状平面为参照平面截取的CT图像上测量:髋臼外展角(ABA)、髋臼前倾角(AVA)。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AS组和对照组的各项骨盆-髋臼-股骨参数之间的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AS组和对照内骨盆-髋臼-股骨各参数间的相关性,进而分析AS组骨盆倾斜对髋臼参数的影响。以髋臼参数为因变量,以髋臼参数的影响因子为自变量,运用线性回归分析,建立髋臼参数和自变量间的简单回归拟合关系。 结果 AS组与对照组骨盆矢状位参数对比,PI、PT显著增大,SS显著减少(P﹤0.01);髋臼参数中AVA显著增大(P﹤0.01),而ABA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参数NSA显著增大(P﹤0.01)。在AS组,骨盆参数间PI与SS成正相关(r=0.701,P﹤0.01),骨盆和髋臼参数间PI与AVA、SS与AVA成负相关(r=-0.676、r=-0.796,P﹤0.01),因此骨盆倾斜度的改变会引起髋臼参数的改变,而股骨参数NSA与骨盆和髋臼参数之间无相关性(P﹥0.05)。在对照组,骨盆参数间PI与PT、PI与SS、PT与SS有相关性,骨盆和髋臼参数间PI与ABA、PT与ABA、SS与ABA有相关性(P﹤0.01),AVA则与骨盆参数间无相关性,而股骨参数NSA与骨盆和髋臼无相关性(P﹥0.05)。AS组骨盆参数SS和髋臼参数AVA存在明显的直线相关函数关系(R2=0.634,P﹤0.01),骨盆的后倾会引起髋臼前倾角的增大,简单线性回归方程的估计为:AVA=-0.534SS+33.563°。 结论 1.AS髋关节强直患者呈骨盆后倾,髋臼前倾角增大且股骨表现为髋外翻。 2.AS髋关节强直患者骨盆矢状面的失平衡会导致姿势的异常,骨盆矢状位参数间的相关性丧失,骨盆失代偿呈现失平衡状态。 3.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AS髋关节强直患者,骨盆矢状位参数骶骨倾斜角每减小10°,髋臼前倾角增大5°,假体前倾角需减小5°。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