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紫杉醇靶向载药脂质体-微泡复合物的制备与分析的研究
【6h】

紫杉醇靶向载药脂质体-微泡复合物的制备与分析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紫杉醇

1.2 超声微泡

1.3 脂质体-微泡复合物体系

1.4 iRGD肽

第2章 紫杉醇靶向载药脂质体-微泡复合物的制备及其表征的研究

2.1 仪器与试剂

2.2 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4 小结

第3章 紫杉醇靶向载药脂质体-微泡复合物体外性能的研究

3.1 仪器与试剂

3.2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4小结

第4章 紫杉醇靶向载药脂质体-微泡复合物的超声成像引导给药治疗肿瘤的研究

4.1 仪器与材料

4.2 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英文缩写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超声靶向微泡爆破介导药物的靶向传递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给药方法应用于肿瘤的治疗。然而现行广泛使用的脂质微泡单层壳膜的载药能力有限,很难达到肿瘤治疗的有效剂量。本研究介绍一种靶向载药脂质体-微泡复合物:利用 iRGD肿瘤靶向肽修饰紫杉醇脂质体表面后与微泡连接。借助脂质体高载药性能与微泡超声控释性能结合实现超声分子成像引导下乳腺癌的治疗。
  方法: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生物素化的 iRGD紫杉醇脂质体和生物素化的超声微泡;利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BAS)连接靶向脂质体与微泡,构建并表征 iRGD紫杉醇脂质体-微泡复合物;小鼠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实验验证复合物的体外靶向结合性能;构建小鼠乳腺癌移植瘤模型,通过靶组织的药物荧光强度验证复合物的体内靶向性。应用超声靶向微泡爆破介导药物的靶向传递技术,比较了紫杉醇靶向载药脂质体-微泡复合物联合超声与紫杉醇非靶向载药脂质体-微泡复合物联合超声、单纯紫杉醇靶向载药脂质体-微泡复合物、普通微泡联合超声的体内抑制肿瘤效果。
  结果: iRGD紫杉醇脂质体-微泡复合物的粒径约为(1.80±0.26)μm,载药量约为每108个复合物载紫杉醇(46.22±1.95)μg,且复合物具有良好的超声显影效果。体外细胞黏附实验表明靶向组复合物与血管内皮细胞结合数量明显多于非靶向组复合物;荷瘤小鼠活体成像实验显示靶向组复合物的肿瘤组织荧光强度强于非靶向组复合物。在体内实验中,我们发现紫杉醇靶向载药脂质体-微泡复合物联合超声与紫杉醇非靶向载药脂质体-微泡复合物联合超声、单纯紫杉醇靶向载药脂质体-微泡复合物、普通微泡联合超声相比表现出更强的肿瘤生长抑制效果,并且通过组织学研究更加确定这一点。
  结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靶向载药脂质体-微泡复合物,该复合物不仅可以用于肿瘤的超声分子成像,还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用于肿瘤的治疗,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超声成像引导肿瘤治疗的超声分子影像探针。作为一种靶向给药系统,可以实现超声分子成像与超声给药的有机结合,显著提高药物靶向递送的效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