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言语能力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研究
【6h】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言语能力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中英文缩写对照词表

第一部分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早期听觉言语发育及影响因素研究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远期言语识别、语言理解表达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研究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展望

综述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技术是帮助双侧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重建听力,产出言语的有效手段。随着手术技巧的不断提高和国家、社会的大力救助,儿童植入者的数量呈井喷式增长,越来越多的聋儿由此受益。如此庞大的群体迫切需要对耳聋患儿CI术后各方面的收益和发展进行科学规范的评估。CI儿童听觉言语能力的进步和提高是CI收益的最直接最根本的体现。此外,评估CI儿童康复效果的重要意义还主要体现在:一、为聋儿CI术后的听觉言语康复进程及建立合理的期望值提供科学客观的临床参考;二、为明确CI儿童听觉言语能力可能存在的发展迟滞提供理论依据;三、为术后听觉言语康复计划的制定提供指导;四,为人工耳蜗技术的革新和言语编码策略的改进奠定基础。
  伴随着听障儿童CI术后听觉言语能力的进步,CI的收益往往深入到聋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研究更进一步的反映了CI对聋儿日常生活的深入影响,能更全面的体现CI术后聋儿在社会心理领域的收益。因此,在CI收益评估中,应同时关注听觉言语能力的进步和HRQoL的全面改善。
  第一部分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早期听觉言语发育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评估CI儿童术后2年内听觉言语能力的发展特点和康复规律,并和健听儿童发展轨迹相比较。探讨听觉言语能力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其对术后1年、2年的康复效果的动态作用。
  方法:
  选择接受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术的132例语前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及开机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评估研究对象的听觉言语能力。评估工具包括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ITMAIS)和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MAIS),普通话早期言语感知(Mandarin Early Speech Perception,MESP)测试以及汉语沟通发展量表(Putonghua Communicative Development Inventory,PCDI)。将CI儿童的康复效果与健听儿童的发展轨迹相比较。分别对开机12、24个月时的听觉言语评估结果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CI儿童在术前、开机3,6,9,12,18和24个月时的ITMAI/MAIS平均得分快速增长,相邻两个评估时间点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开机18个月,24个月时的得分与相同听觉年龄的健听儿童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余评估时间点本组均值与正常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评估时间延长,受试儿童能完成MESP中更高级别测试的人数和比例不断增加。
  CI儿童的词汇理解和词汇表达得分在开机2年内快速提升,词汇理解得分在开机6个月内优于健听儿童(P<0.05),开机9、12个月时,与健听儿童得分大致相当(P>0.05)。CI儿童的词汇表达得分在开机12个月内优于健听儿童得分,而在开机18及24个月时低于健听儿童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开机12个月时,ITMAIS/MAIS结果与植入年龄、术前助听器佩戴、术前听阈以及父母受教育水平有相关性,在开机24个月时,仅植入年龄和父母受教育水平与ITMAIS/MAIS有相关性。
  开机12个月时MESP结果的影响因素有植入年龄、术前听阈、语言环境以及父母受教育水平,在开机24个月时植入年龄、语言环境和父母受教育水平与MESP结果相关。
  开机12及24个月时词汇理解和词汇表达的影响因素为植入年龄、语言环境以及父母受教育水平,此外,性别是开机12个月时词汇表达的影响因素。
  结论:
  CI儿童在术后早期获得了听觉言语能力的快速提升,发展轨迹与健听儿童相似,但在术后1-2年时的听觉言语能力仍落后于相同听觉年龄的健听儿童。
  早期植入、单一的语言环境及较高的父母受教育水平是术后早期持续影响CI儿童听觉言语能力的积极因素。
  第二部分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远期言语识别、语言理解表达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采用标准化测试的方法评估汉语普通话CI儿童术后远期的开放式言语识别和语言理解、口语表达能力,并和同龄的健听儿童结果比较,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旨在为CI儿童远期的听觉语言康复提供科学有力的理论依据。
  方法:
  选择接受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术的61例先天性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同时选取61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听儿童纳入对照组。
  采用普通话词汇相邻性测试(Mandarin Lexical Neighborhood Test,M-LNT)和《修订学前(学龄)儿童语言障碍评量表》作为测评工具。
  结果:
  M-LNT结果显示CI儿童的开放式词汇正确识别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双音节易词、单音节易词、双音节难词和单音节难词。双音节词正确识别率大于单音节词,易词识别率大于难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儿童的正确识别率均低于健听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I儿童的语言理解、口语表达和总体语言发展得分低于对照组健听儿童的平均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CI儿童的M-LNT得分与语言理解、口语表达得分均有相关性(P<0.01)。
  植入年龄、人工耳蜗使用时长、语言环境及父母受教育水平和M-LNT、语言理解以及口语表达得分有相关性(P<0.05)。
  结论:
  CI儿童在术后远期的言语识别、语言理解及口语表达上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收益,但和健听儿童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CI儿童的言语识别和语言能力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
  植入年龄、人工耳蜗使用时长、语言环境及父母受教育水平是CI儿童术后远期言语识别和语言能力的影响因素。
  弟三部分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研究
  目的
  评估汉语普通话CI儿童的HRQoL,分析HRQoL和言语识别及语言能力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接受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术的61例先天性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及其家长纳入研究组。同时选取61个家庭包括年龄、性别和CI儿童相匹配的健听儿童及其父母为对照组。采用父母报告和儿童自评相结合的评估方式,评估工具为普适性HRQoL量表和人工耳蜗特异性问卷,并将CI儿童的HRQoL结果与健听儿童相比较。分析CI儿童HRQoL和言语识别及语言能力的相关性。
  结果:
  普适性量表结果显示,CI儿童的自评得分明显高于父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儿童和健听儿童自评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人工耳蜗特异性问卷结果显示,CI儿童及父母认为最大的收益分别为声音感知和言语识别。CI儿童及父母对人工耳蜗均有较高的满意度。CI儿童和父母均认为噪声下言语识别是最大的困扰。
  CI儿童普适性量表的自评得分和父母报告得分与言语识别、语言能力得分无相关性(P>0.05)。
  结论:
  CI儿童对自身的HRQoL满意,CI儿童的HRQoL和健听儿童无异。
  听障儿童从CI中获益较大,而困扰相对较小。
  CI儿童HRQoL的改善与听觉言语能力无相关性。
  学前及学龄CI儿童能对自身HRQoL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