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pT1期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率及危险因素
【6h】

pT1期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率及危险因素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OLE_LINK1

OLE_LINK7

OLE_LINK8

OLE_LINK32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及目的 食管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我国食管癌发病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5位,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第4位。癌症相关死亡率占第四位。食管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食管癌根治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在 20~50%,30天死亡率 3~10%。虽然治疗效果在手术、放疗有很大提高,整体预后仍较差:五年生存率15~20.9%,新辅助放化疗后3年OS为59.6%,早期食管癌五年生存率92.6~95%。超过90%的食管癌确诊时已是进展期.早期食管癌所占比例低是整体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也是 pT1 食管鳞癌治疗策略中重要因素。淋巴结转移率低于食管切除术的死亡率是行内镜治疗的先决条件。内镜治疗T1a食管癌治疗安全、有效,但在T1b期食管癌形势却不同:淋巴结转移率较高,T1b食管鳞癌的治疗方案尚存在争议。超过90%的食管癌确诊时已是进展期,导致T1期患者较少。虽然欧美等对早期食管腺癌已有充分研究,但中西方病理类型在发病机制、流行病学、好发部位及肿瘤生物学特性有较大区别。 手术入路、淋巴结清扫方式选择的影响,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的技术难度,以及清扫带来的高并发症,限制了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的清扫的开展,完全二野淋巴结清扫在我国胸外科开展有限。 受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不彻底的影响,pT1期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率和危险因素尚缺乏以完全二野淋巴结清扫为基础的、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pT1 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率及危险因素,为pT1期食管癌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7年1月于河南省肿瘤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的初治胸段鳞癌、病理分期为T1期的271例患者,收集并分析临床资料和术后病理特点,评估淋巴结转移率并用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结果 T1a中4/90(4.4%)人发生淋巴结转移,T1b中54/181(29.8%)发生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OR =9.142; 95%CI,3.193-26.173)。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病变最大厚度、吸烟、肿瘤分化程度、脉管癌栓与pT1期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相关(P 均<0.05)。Logistics 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P<0.001)、脉管癌栓阳性(P <0.05)、T分期是pT1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T1a期无脉管癌栓。高分化T1a期肿瘤淋巴结转移率为2.7%(2/73)。T1b期肿瘤,高分化者淋巴结转移率为18.5%(20/108),脉管癌栓阴性组为27.4%(40/162),高-中分化-脉管癌栓阴性组淋巴结转移率为 16.7%(17/92)(P 均<0.05)。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率为 18.5%,左喉返神经旁、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 7.5%(21/271)、15.6%(44/271)。肿瘤位置与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无关。跳跃转移发生率为 17.2%,不同肿瘤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分化程度,pT分期和脉管癌栓是pT1期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T1b 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应行手术切除+完全二野淋巴结清扫。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与T分期相关,与肿瘤位置无关。跳跃转移与肿瘤位置无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