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与态度研究——以河南嵩县车村镇为例
【6h】

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与态度研究——以河南嵩县车村镇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旅游扶贫成为我国扶贫的重要方式

1.1.2 我国旅游扶贫问题凸显

1.1.3 旅游扶贫关注贫困人口的发展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1.5.1 相关概念界定

1.5.2 理论基础

2 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感知与态度的影响因素及研究假设

2.1 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感知与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2.1.1 个人属性

2.1.2 参与机会

2.1.3 参与能力

2.1.4 居民对旅游政策的评价

2.1.5 景区管理水平

2.2 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感知与态度的研究假设

3 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收集

3.1 研究区域概况

3.1.1 自然地理概况

3.1.2 旅游发展现状

3.2 数据收集

3.2.1 问卷调查

3.2.2 深度访谈

4 车村镇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与态度的结果分析

4.1 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感知与态度的空间差异分析

4.1.1 样本空间分布情况

4.1.2 各居民点对旅游扶贫效应感知与态度的空间差异分析

4.1.3 居民对旅游扶贫感知与态度的空间分异特征

4.1.4 空间差异的形成原因

4.2 不同类型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感知与态度的差异分析

4.2.1 不同性别居民的差异分析

4.2.2 不同年龄居民的差异分析

4.2.3 不同受教育水平居民的差异分析

4.2.4 不同年收入居民的差异分析

4.2.5 居民在与旅游业关系上的差异分析

4.2.6 居民对旅游依赖程度的差异分析

4.3 居民对影响因素的感知与对旅游扶贫感知及态度的相关分析

4.3.1 居民对参与机会感知与对旅游扶贫感知及态度的相关分析

4.3.3 居民对旅游政策评价感知与对旅游扶贫感知及态度的相关分析

4.3.4 居民对景区管理水平感知与对旅游扶贫感知及态度的相关分析

4.4 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感知与态度的相关分析

4.5 本文假设检验结果

5 提升建议

5.1 完善居民的感知政策

5.2 优化旅游扶贫机制

5.2.1 建立健全的参与机制

5.2.2 建立完善的利益共享机制

5.3 转变旅游扶贫观念

5.4 合理配置多方面要素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6.2.1 研究局限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旅游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为了带动我国贫困山村的经济发展,2015年国家启动精准扶贫计划。旅游扶贫既可以给目的地带来积极效应,也能产生消极效应,不论是积极还是消极效应,都会在旅游目的地这一层面表现地尤为突出,而旅游目的地居民则是这一效应中最直接的感受者。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和态度直接影响居民对旅游者及旅游开发行为的态度,进而影响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和建设以及当地政府和旅游开发者的意愿和决策。因此,对居民旅游扶贫效应感知和态度的研究是旅游目的地进行旅游规划的依据,也是引发旅游扶贫中弱势群体被社会关注的手段,更是实现旅游目的地建设和旅游扶贫发展双赢的保证。
  本文通过梳理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感知的相关文献,整理出影响居民旅游扶贫效应感知与态度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研究假设。以车村镇6个村的贫困居民以及近几年通过旅游脱贫的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了解他们对当地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和态度。运用SPSS22.0软件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首先,从空间层面比较车村镇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与态度差异,总结差异特征并从距离、旅游发展阶段、交通线路、参与机会与参与能力以及居民点对景区旅游扶贫的响应程度五个方面分析了差异形成原因。其次,在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下,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分析法比较各类群体间感知及态度的差异;在不同影响感知及态度的因子上,分析居民对影响因素的感知与对旅游扶贫效应感知及态度的相关关系;通过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与态度的相关分析,找到具体影响居民对旅游扶贫态度的感知因子。
  从统计数据分析得出:(1)总体而言,车村镇居民对旅游扶贫持积极态度,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和态度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弱,车村镇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和态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2)除了性别特征,不同个人属性的居民对车村镇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和总体态度具有显著差异。(3)居民对影响感知和态度因子的感知与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态度之间显著相关。(4)车村镇居民对旅游扶贫正面效应感知、旅游扶贫社会文化正面效应感知、旅游扶贫环境正面效应感知与对旅游扶贫发展的总体态度之间显著正相关。车村镇居民对旅游扶贫社会文化以及环境负面效应的感知与对旅游扶贫发展的总体态度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最后为提升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感知与态度,实现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即完善居民的感知政策、优化旅游扶贫机制、转变旅游扶贫观念以及合理配置多方面要素,以实现贫困地区旅游与居民和谐共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