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网络民粹主义舆论的风险与治理
【6h】

中国网络民粹主义舆论的风险与治理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OLE_LINK1

OLE_LINK2

OLE_LINK3

OLE_LINK4

ref_2

展开▼

摘要

民粹主义是一种反精英主义的意识形态,它把人民作为合法性的唯一来源,在政治上崇尚直接民主和多数统治,反对代议制度;在经济上追求绝对平等,反对等级关系和贫富差距;在道德和文化上崇拜草根阶层,认为他们是“善”和“美”的来源和化身;以诉诸情感而非理性的方式开展社会动员,鼓励人们以激进的方式反抗现行体制和统治阶层,具有草根性、批判性、极端性等特征。它既是平民大众不满现状的一种政治心态和社会思潮,也是部分精英人士试图操纵群众的一种社会运动和政治策略。 民粹主义是最近几年来国际政治变局的主要特征,也是中国社会中日益值得关注的一种社会思潮。中国现阶段的民粹主义主要表现在网络空间,是以网络舆论形式呈现出来的一种社会思潮和社会抗争运动。它以现实社会中的大众情绪和长期形成的集体记忆为心理基础,以互联网平台为主要传播载体,以反精英反体制反智识反主流意识形态为主要诉求,以情感动员为主要动员方式,具有明显的“事件型”而非“议题型”特征,参与者没有明确的组织和行动纲领,其行为表现出一种“集体无意识”,非理性、极端化特征较为突出。网络民粹主义舆论的发生与传播,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蕴藏着多方面的社会风险,甚至可能在关键时刻导致严重的政治后果。因此,对于网络民粹主义舆论的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决策参考价值。 本文采用规范研究和经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沿着“是什么”——“会怎样”——“为什么”——“怎么办”的研究逻辑渐次展开,首先提出问题:中国的网络舆论场上是否有明显的民粹主义症候?如果有,在互联网的不同发展阶段它有何表现?它围绕哪些主要议题展开?网络民粹主义舆论有哪些特征?如果任由网络民粹主义舆论发展,将造成何种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后果?然后分析问题:是哪些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最后,探讨对策,从现实社会和舆论空间两个方面,寻求网络民粹主义舆论的预防和治理之道。 全文共分五章。 绪论部分,共分四节。第一节,从世界范围内的民粹主义浪潮到中国网络舆论场的民粹主义风险,交代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第二节,界定了研究的基本概念;第三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挖掘了论文的研究意义,并交代了三个小的创新点。第四节,交代了论文的研究路线、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第一章是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共分两节。第一节从政治学、传播学、社会学和公共管理学几个不同的学科领域,挖掘了论文中用到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资源。第二节,围绕民粹主义和网络民粹主义,综述了国内外的相关学术文献。 第二章,中国网络舆论场上的民粹主义症候,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维度,对网络民粹主义的呈现进行了全景式的扫描。本章共分三节。首先,依据社交媒体发展的时间顺序,梳理了网络民粹主义的发展线索与表现形态:从门户网站的“标题党”狂欢,到论坛时代的群体极化,再到博客时代的粉丝迷狂,再到微博广场的万众围观,再到微信圈层文化中的风险沉潜,展示了传播平台和舆论形态之间的共生互动。接着,在一个共时态的环境下,归纳了网络民粹主义舆论的六大主要议题:反精英议题、反体制议题、反智识议题、反主流意识形态议题、民族民粹主义议题和环保民粹主义议题,凸显了网络民粹主义的“反对”立场。最后,总结了网络民粹主义舆论的传播特征:以民众的自发传播为主,尚未出现卡里斯玛式的政治领袖;围绕负面事件进行舆论啸聚;采用二元对立的叙事方法;使用诉诸情感的动员方式;伴随谣言和阴谋论;线上线下的跨地域互动。 第三章,网络民粹主义舆论传播的风险。本章共分四节,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四个方面分析了民粹主义舆论传播可能带来的风险:政治方面:激进政治参与冲击体制安全;“抗议政治”和“否决政治”降低施政效率;舆论“逼宫”伤害法治秩序;国际民粹主义浪潮引发连锁效应。经济方面:“福利赶超”拖垮国民经济;舆论暴戾推动精英移民。社会方面:民粹主义的“冲突叙事”造成社会撕裂;“多数暴政”借道德之名践踏个人权利。文化方面:全民生产导致文化低质化;舆论极化造成公共领域萎缩。 第四章,网络民粹主义舆论产生的原因,本章共分四节。将从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结构性怨恨、互联网赋权引发政治参与爆炸式发展、国民素养教育缺失造就了民粹主义传播的群众基础、传播格局演进催化了网络民粹主义舆论的勃兴四个方面展开分析。 第五章,网络民粹主义舆论的预防与治理。本章共分两节,首先,从四个方面改善现实社会治理,预防民粹主义情绪的发生:推进公平消弭结构怨恨;遵守法治约束民粹冲动;疏通渠道化解参与压力;改善教育铲除民粹土壤。接着,从理念和方法两个层面,探讨改进舆论空间的治理。理念上,从舆论斗争转向舆论治理,从“以我为主”转向相互尊重。方法上,明确多元治理主体的责任,构建舆论主体之间的对话,做好网络舆论的宏观调控。

著录项

  • 作者

    李凌凌;

  •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

  • 授予单位 郑州大学;
  • 学科 公共管理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南振中;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中国; 网络; 民粹主义; 舆论; 风险;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