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后颅窝占位的临床研究及术后并发症的因素分析
【6h】

后颅窝占位的临床研究及术后并发症的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资料

1.1 资料收集

1.2 定义及标准

2.方法

2.1 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数据分析

2.2 后颅窝占位的流行病学特征数据分析

3.结果

3.1 病例收集情况

3.2 后颅窝占位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因素分析结果

3.3 后颅窝占位的流行病学特征

4.讨论

4.1 后颅窝占位的术后并发症

4.2 后颅窝占位的流行病学特征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后颅窝常见肿瘤的相关研究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后颅窝占位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这些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后颅窝占位切除手术的患者,按设计表格登记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全切率、术中观察有无侵犯或粘连神经和大血管、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类型等情况。运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后颅窝占位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统计后颅窝占位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生位置等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
  收集病例883例,术后发生并发症454例,发生率为51.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20岁、21-40岁、41-60岁、>60岁),占位发生位置(桥小脑角、岩斜区、四脑室),肿瘤最大直径(<3cm、3-5cm、>5cm),全切率(全切、次全切、部分切或活检),手术时间(<4小时、4-6小时、>6小时),侵犯或粘连神经和大血管,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13个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1-60岁、>60岁、桥小脑角、岩斜区、四脑室、部分切或活检、手术时间>6小时、侵犯或粘连神经和大血管因素的OR>1,P<0.05,为后颅窝占位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OR<1,P<0.05,为后颅窝占位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后颅窝占位中90.0%为肿瘤性病变,10.0%为非肿瘤性占位,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神经鞘瘤,男女比例为1∶1/36,最高发的年龄段为41-60岁。
  结论:
  41-60岁、>60岁、桥小脑角、岩斜区、四脑室、部分切或活检、手术时间>6小时、侵犯或粘连神经和大血管因素是后颅窝占位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是后颅窝占位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后颅窝占位90.0%为肿瘤性病变,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神经鞘瘤,男女比例为1∶1.36,最高发的年龄段为41-60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