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交焦虑青少年的解释偏向特点
【6h】

社交焦虑青少年的解释偏向特点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 社交焦虑核心概念

(一) 社交焦虑的概念与界定

(二) 社交焦虑的流行病学特征

(三) 社交焦虑的测量

(四) 社交焦虑的成因

(五)社交焦虑的相关理论

二 解释偏向核心概念

(一) 解释偏向的涵义

(二) 解释偏向与归因偏向的区别

(三)解释偏向的分类

(四)解释偏向的研究范式

(五)解释偏向的实证研究

三 研究背景

四 研究意义

五 研究假设

第一章 高社交焦虑中学生在社交/非社交模糊场景中的解释偏向特点

第一节 研究内容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设计

四 实验程序

五 数据处理

第二节 结果分析

一 数据筛选

二 高、低社交焦虑青少年的差异比较

第三节 讨论

第二章 高社交焦虑中学生在与评价自我有关/与评价自我无关的模糊社交场景中的解释偏向特点

第一节 研究内容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设计

四 实验程序

五 数据处理

第二节 结果分析

一 数据筛选

二 高、低社交焦虑水平青少的差异比较

第三节 讨论

第三章 总结

第一节 总讨论

一 中学生社交焦虑现状

二 社交焦虑与解释偏向

第二节 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一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建立自信

二 建立信任

三 模拟生活情景提高社交技能,缓解焦虑情绪

第三节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青少年的焦虑障碍中,发病率最高的就是社交焦虑障碍和广泛性焦虑障碍①。社交焦虑就是指在社交场景中出现的不舒服、不自在、紧张和恐惧的情绪状态。青少年时期的个体是自我同一性发展的时期表现为内心敏感,比较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想要获得他人的认同,这一时期的社交焦虑青少年会避免社交场合和拒绝结交新朋友,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解释偏向是指个体处在有歧义的情境中,更容易将信息理解为消极的、危险的。以往关于解释偏向的研究都是针对高社交焦虑个体在模糊的社交和非社交场景中②而且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对于将社交场景进行分类研究其解释偏向的研究很少。本文将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实验材料在分为社交场景和非社交场景,进一步把社交场景分为与评价自我有关的模糊社交场景和与评价自我无关的模糊社交场景来探讨社交焦虑青少年在不同场景中的解释偏向特点。 研究方法和内容: 本研究首先使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对200名中学生(其中包括初二初三两个年级共四个班级)进行施测,选取社交焦虑量表得分上下限的27%的个体作为实验被试,分为高社交焦虑组和低社交焦虑组,遵循自愿参与实验的原则,最终确定实验一和实验二的被试人数各60人。为了考察不同场景下高社交焦虑青少年的解释偏向特点,将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实验材料分为有歧义的社交场景、有歧义的非社交场景、与评价自我有关的模糊社交场景、与评价自我无关的模糊社交场景。分别考察在这几种场景下的高社交焦虑青少年的解释偏向特点,以期通过实验结论能够对高社交焦虑青少年解释偏向的矫正做出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指导,缓解青少年的社交焦虑情绪,更好地引导青少年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 研究结果:通过本文中的两个研究,可得出以下的结论: (1)研究一的结果表明:在模糊社交场景中,高社交焦虑中学生的消极解释反应时显著低于低社交焦虑中学生,存在明显的消极解释偏向。 (2)研究二的结果表明:在与评价自我有关的模糊社交场景中,高社交焦虑中学生的消极解释反应时显著低于低社交焦虑中学生,存在明显的消极解释偏向。 综上所述,高社交焦虑中学生的解释偏向受场景线索的影响,在社交场景尤其是与评价自我有关的社交场景中,高社交焦虑个体更容易出现消极解释偏向。

著录项

  • 作者

    李菲;

  •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

  • 授予单位 郑州大学;
  • 学科 心理健康教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朱艳丽;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社交焦虑; 青少年;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