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油用牡丹与经济林木立体栽培模式研究
【6h】

油用牡丹与经济林木立体栽培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引言

1.1 油用牡丹概述

1.1.1 牡丹栽培历史

1.1.2 油用牡丹主要栽培品种及分布

1.1.3 油用牡丹的利用价值

1.1.4 油用牡丹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1.2 立体栽培模式研究现状

1.2.1 小气候因子研究

1.2.2 光合效应研究

1.2.3 土壤酶活性研究

1.2.4 土地生产力研究

1.3 研究内容、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1.3.1 试验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3 技术路线

2 立体栽培模式的环境因子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地概况

2.2.2 试验设计

2.2.3 指标测定方法

2.2.4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立体栽培模式Ta的动态变化

2.3.2 立体栽培模式RH 的动态变化

2.3.3 立体栽培模式PAR的动态变化

2.4 小结

3 立体栽培模式油用牡丹的光合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设计

3.2.2 指标测定方法

3.2.3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立体栽培模式牡丹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3.3.2 立体栽培模式牡丹Pn的动态变化

3.3.3 立体栽培模式牡丹Gs的动态变化

3.3.4 立体栽培模式牡丹Ci的动态变化

3.3.5 立体栽培模式牡丹Tr的动态变化

3.3.6 立体栽培模式牡丹叶片光响应及参数差异

3.3.7 立体栽培模式牡丹Pn与生理生态因子的统计分析

3.4 小结

4 立体栽培模式的土壤酶活性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地概况

4.2.2 试验设计

4.2.3 土壤样品的采集

4.2.4 指标测定方法

4.2.5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立体栽培模式土壤pH值的动态变化

4.3.2 立体栽培模式土壤含水率的动态变化

4.3.3 立体栽培模式土壤脲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4.3.4 立体栽培模式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4.3.5 立体栽培模式土壤纤维素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4.4 小结

5 立体栽培模式油用牡丹生产力分析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设计

5.2.2 指标测定方法

5.2.3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立体栽培模式油用牡丹单株地上生物量的差异

5.3.2 立体栽培模式油用牡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差异

5.3.3 立体栽培模式牡丹Pn、土壤酶活性、环境因子与产量的统计分析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土地资源紧缺,探索农业与林业相结合的立体栽培模式,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本论文以郑州地区栽植的‘凤丹’牡丹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牡丹单作、牡丹间作香椿、牡丹间作核桃、牡丹间作木瓜、牡丹间作女贞栽培模式。通过分析不同模式环境因子、光合特性、土壤性质及牡丹生产力的差异,探寻科学的油用牡丹立体栽培模式,为建立完善的油用牡丹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环境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模式的空气温度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且减小香椿和核桃的株行距,降温作用更明显。间作还增大了空气相对湿度。此外,随着上层林木枝叶展开,间作模式的光照强度低于单作;株行距不同也造成光照强度的差异,其中,香椿株行距等于或低于2m×4m时,核桃小于或等于4m×4m时,林下光照强度不足全光照的69%,牡丹-木瓜间作模式甚至不足56%。 (2)光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香椿和核桃株行距的减小,牡丹叶片总叶绿素含量有增大的趋势,但株行距减小,使得牡丹净光合速率降低。其中,当香椿株行距为3m×3m和4m×4m时普遍较单作高,而2m×3m和2m×4m则相反;核桃株行距为4m×4m时低于单作,其它处理普遍较单作高;在不同间作树种栽培模式中,牡丹-香椿、牡丹-女贞间作模式普遍高于单作,而其余两种间作模式普遍低于单作。在光响应参数中,与单作相比,牡丹-木瓜间作模式LSP最大,LCP最小,牡丹的耐阴性最强,且香椿和核桃种植过密,也会使牡丹产生此种适应性特点。 (3)土壤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间作模式土壤pH值与单作无显著差异,但土壤含水率却有所升高,可见,间作具有一定的保水作用;除与木瓜间作外,大部分间作模式均增加了土壤脲酶、蔗糖酶及纤维素酶活性,但香椿与核桃株行距过小,会分别影响纤维素酶、脲酶活性。 (4)在油用牡丹生产力方面,与单作相比,在不同间作树种栽培模式中,牡丹与木瓜、核桃间作的单株地上生物量分别下降15.34%、25.49%,籽粒产量也降低16.45%、25.49%,而与香椿、女贞间作单株地上生物量则分别增加11.65%、13.39%,产量也提高了42.85%、58.37%;在与不同株行距香椿间作中,2m×4m和2m×3m处理单株地上生物量下降,产量分别降低8.74%、7.86%,而3m×3m和4m×4m处理产量提高了50.29%、47.41%;在与不同株行距核桃间作中,4m×4m处理牡丹单株地上生物量减小了27.66%,产量也显著低于单作,而其余间作处理均有所提高,以5m×5m处理最高。可见,株行距过小,会阻碍牡丹的生长,导致减产。 (5)对立体栽培模式牡丹产量、净光合速率、土壤酶活性及环境因子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立体栽培模式中影响牡丹产量的主要因子各不相同。其中,净光合速率、脲酶、纤维素酶活性及大气温度等是影响牡丹产量的主要因子。 从增加油用牡丹产量的角度看,适宜在郑州地区推广牡丹-香椿、牡丹-核桃、牡丹-女贞间作模式。但也要合理配置株行距,核桃株行距为5m×5m、香椿为3m×3m时,籽粒产量最高;当核桃株行距不足4m×4m,香椿株行距不足2m×4m时,会影响牡丹的产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