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的实践路径研究
【6h】

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的实践路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3.研究创新点

(四)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1.相关概念界定

2.理论依据

二、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的实践探索

(一)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的动因

1.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

2.高校自主办学的必然

3.社会参与高校治理的合理性

(二) 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的现状

1.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相关试点省份改革情况

2.试点高校“管办评分离”改革情况

3.改革现状总结

(三)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的困境及成因分析

1.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的困境

2.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困境的成因分析

三、基于协同治理的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模式构建

(一)协同治理下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相关主体的角色定位

1.政府的角色定位

2.高校的角色定位

3.社会组织的角色定位

(二)协同治理下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相关主体间关系分析

1.政府与高校

2.高校与社会组织

3.政府与社会组织

4.政府、高校和社会组织三者之间的协同

(三)协同治理下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运行机制的构建

1.构建主体合作协商机制

2.完善主体能力建设机制

3.完善绩效问责机制

四、基于协同治理的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模式的实施路径

(一)推动“管办评”三方主体的职能分离

1.政府主动转变观念,履行宏观管理职能

2.高校用好办学自主权,积极担负办学职能

3.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评估,切实承担评价职能

(二)促进“管办评”三方主体的联动融合

1.促进“管办评”三方主体的目标融合

2.促进“管办评”三方主体的职责融合

3.促进“管办评”三方主体的资源整合

(三)完善“管办评分离”改革的相关配套措施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2.加快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3.切实推进“放管服”落实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市场因素在教育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影响不断加大,高等教育集权治理模式逐渐不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管办评分离”改革由此提出,并成为中国现阶段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2015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若干意见》将“管办评分离”改革推向实践阶段,使其成为促进中国教育管理体制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与关键一步。然而当前,“管办评分离”改革仍处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阶段,改革效果不尽理想,存在动力不足、权责分离不到位、放权力度偏小、改革措施碎片化等问题。因此,分析当前形势下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的困境及成因,探索出符合改革要求的实践路径,对今后“管办评分离”改革中相关政策措施的调整、各治理主体工作方式的改进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以协同治理理论为理论工具,以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为研究基点,在明晰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的动因、现状及困境的基础上,从制度设计、机制运行等方面深入分析造成“管办评分离”改革中相关主体出现困境的原因,然后结合改革中相关主体的角色定位、相互关系以及改革运行机制构建等内容,探索出基于协同治理的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路径选择。全文共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包括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方法和主要创新点;第二部分为中国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的实践探索,包括改革的动因、现状、困境以及困境的成因四个方面;第三部分是在基于协同治理及“管办评分离”三方主体的角色定位和相互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构建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的运行机制;第四部分是基于前文的研究与思考,从协同治理的角度,提出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的具体实践路径;第五部分为结语。

著录项

  • 作者

    周建新;

  •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

  • 授予单位 郑州大学;
  • 学科 行政管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牛书成;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分离; 实践;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