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毛泽东农村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6h】

毛泽东农村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探索农村现代化历程

1.1早年至土地革命实践中农村现代化思想开始萌芽

1.1.1接受马克思主义前在农村的游学和新村试验

1.1.2接受马克思主义后在农村的一系列革命实践

1.1.3土地革命时期朴素的农村现代化思想开始萌芽

1.2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农村现代化思想初步形成

1.2.1抗日战争时期领导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

1.2.2倡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集体化发展道路

1.2.3解放战争时期实行”耕者有其田”土地制度

1.2.4农村现代化思想理论初步形成

1.3过渡时期的社会变革中农村现代化思想理论形成

1.3.1彻底实现土地制度的根本变革

1.3.2引导农民走农业合作化道路

1.3.3过渡时期的探索实践中农村现代化理论形成

1.4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农村现代化理论得到成熟与曲折发展

1.4.1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农村现代化理论得到成熟

1.4.2 60年代后农村现代化理论在曲折中发展

第二章农村现代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1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和保证

2.1.1“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大农业思想

2.1.2先合作化后机械化是农业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道路

2.1.3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实现现代化的主要标志

2.1.4农业技术提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不竭动力

2.2农村工业化是农村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2.1逐步提出农村工业化的战略思想

2.2.2大力发展社队企业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2.2.3农村工业的发展方针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中小企业为主

2.3农民素质提高和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关键

2.3.1坚定农民对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2.3.2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

2.3.3就地变农民为工人实现农民身份的现代化

2.4通过集体化、人民公社化使农民共同富裕是农村现代化的目标

2.4.1农民走集体化道路实现共同富裕是现代化农村的追求目标

2.4.2农村人民公社是现代新农村的理想模式

第三章对农村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基本估价

3.1探索农村现代化的理论贡献与实践的基本成就

3.1.1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村建设的理论宝库

3.1.2探索实践奠定了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3.2探索农村现代化的历史局限性

3.2.1二元经济体制造成城乡不均衡发展加大了城乡差别

3.2.2忽视长期性艰巨性延缓了农村现代化进程

3.3农村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对新农村建设示的启示

3.3.1依靠科学技术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3.3.2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3.3.3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促进农民知识的现代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农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如果不实现现代化,中国就不可能整体上实现现代化。引领中国农村摆脱贫穷走向富裕是毛泽东一生的不懈追求。为了实现农村的现代化,毛泽东进行了长期艰辛的探索,并在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村现代化理论。 毛泽东的农村现代化理论从萌芽到成熟经历了长期的渐进过程。萌芽于早年至土地革命的实践中,初步形成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中,形成于过渡时期的社会变革中,成熟并发展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 毛泽东的农村现代化思想是一个宏大的系统理论体系,主要涉及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村公社化、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等方面。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又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毛泽东关于农村现代化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和保证;二、农村工业化是农村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三、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四、通过集体化、人民公社化使农民实现共同富裕是农村现代化的基本目标。 毛泽东的农村现代化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村建设的理论宝库,毛泽东时代的农村建设为我国农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由于多种原因,毛泽东对农村现代化的探索难免具有历史局限性,但其理论与实践对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多的积极意义和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