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建国初期城市增产节约运动研究
【6h】

建国初期城市增产节约运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第一章城市增产节约运动的社会历史背景

1.1历史原因

1.2现实原因

1.2.1建国初期财政经济形势困难

1.2.2积累工业化建设资金的需要

1.2.3扭转社会风气,整顿党风党纪的需要

第二章城市增产节约运动的主要历程

2.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

2.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

2.2.1 1953年的增产节约运动

2.2.2 1955年以反对非生产性基本建设中的过高标准为中心的群众运动

2.2.3 1957年的增产节约运动

2.3大跃进时期(1958-1960)

2.3.1 1958年的反浪费、反保守的双反运动

2.3.2 1959年以技术革命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

第三章城市增产节约运动的主要措施

3.1宣传动员,统一思想

3.2实行生产管理制度改革

3.2.1技术上的革新

3.2.2基本管理制度建设

3.3推广先进经验

3.3.1推广先进工作者和先进班组工作经验

3.3.2发扬王崇伦精神

3.4开展生产竞赛

3.4.1合理化建议和创新纪录运动

3.4.2开展以技术革新为中心内容的劳动竞赛

3.4.3生产运动会的竞赛形式

第四章城市增产节约运动的主要特征

4.1自上而下的群众运动

4.1.1统一思想

4.1.2典型示范

4.2临时性与长远性相统一

4.2.1增产节约与抗美援朝战争

4.2.2增产节约与第一个五年计划

4.2.3增产节约与大跃进运动

4.3经济性与政治性相结合

4.3.1增产节约与三反、五反运动

4.3.2增产节约与整风运动

4.4追求高速度的粗放型经济

4.4.1追求高速度,经济效益低

4.4.2技术含量低

第五章城市增产节约运动的成效分析

5.1基本上完成或达到了预期目标

5.1.1增加了产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5.1.2改进了经营管理,推动了劳动组织的改善

5.1.3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节约了资金

5.2提高了群众的积极性和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

5.3发扬了勤俭建国优良传统,保持了共产党人廉正为民本色

5.3.1塑造了新的社会风气

5.3.2保持了共产党人廉正为民本色

5.4增产节约运动中出现的偏差

第六章城市增产节约运动的经验教训

6.1经验方面

6.1.1加强党的领导是运动健康发展的保证

6.1.2增产节约运动必须依靠群众

6.1.3改革创新、推广先进经验是增产节约的有效途径

6.2教训方面

6.2.1增产节约忽视市场机制,局限于完成国家计划

6.2.2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和政策机制

6.2.3潜藏冒进思想,乃至形成事实上的冒进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 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增产节约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方针。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就已经逐步形成了勤俭建国建设节约型国家的指导思想。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需要,建国初期的党和政府,在勤俭建国思想的指导下,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和任务自上而下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的群众性的以经济活动为主的增产节约运动。 在增产节约运动过程中,各级党组织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动员,使国家计划变成了群众自觉的行动,顺利地推动了运动的起步和开展。各级企业通过清理增产、核定资金、查定生产能力,进行技术创新,推广先进经验,开展生产竞赛,基本上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增产节约运动的开展,不仅为国家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积累了资金,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进程,而且提高了群众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广大群众增强了国家主人翁意识,保持了共产党人廉洁为民的本色,使自力更生、艰苦朴素、勤俭建国的优良传统得以发扬光大。 由于不同时期国家中心任务的侧重有所不同,加上建国初期复杂的政治和经济形势,这一自上而下的全民运动被赋予了丰富的经济和政治内涵,呈现出临时性与长远性相结合、政治性与经济性相统一的特征。 尽管运动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增产节约运动的所有作为都是在计划的框架内运作,高涨的工作热情主要是为了达到甚至超过规定的数字指标,因此运动本身否定了市场的作用。由于增产节约运动是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忽视制度建设,对运动业绩评估缺乏科学的依据和标准,运动中存在着大量的浪费现象,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贯穿增产节约运动始终的对保守思想的批判,使潜藏的急躁冒进的思想萌芽逐步形成事实上的冒进,经济上的冒进与1950年代后期政治上的左倾交织互动,对国民经济造成很大的破坏。 反思建国初期增产节约运动的历程,我国目前建设节约型社会应从中吸取教训,尊重客观规律,科学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