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宋代《孝经》文献研究
【6h】

宋代《孝经》文献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综述

三 重难点与创新之处

四 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一章 宋代孝道的发展与《孝经》地位的变迁

1.1 孝道发展的延续性与时代性

1.2 《孝经》的推广与普及

第二章 宋代《孝经》文献述论

2.1 宋代《孝经》文献概述

2.1.1 《崇文总目》

2.1.2 《郡斋读书志》

2.1.3 《直斋书录解题》

2.1.4 《宋史·艺文志》

2.1.5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1.6 朱彝尊《经义考》

2.2 宋代《孝经》学文献举要

2.2.1 司马光《古文孝经指解》

2.2.2 范祖禹《古文孝经说》

2.2.3 朱熹《孝经刊误》

2.2.4 项安世《孝经说》

第三章 宋代《孝经》学的特点与影响

3.1 宋学性理学说的色彩呈现

3.2 宋儒勇于创新的治学取向

3.3 宋代《孝经》学的不足与瑕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中国传统的孝道孝文化,到了宋代,进入了一个充分发展、渗透、丰富的历史阶段,既有其相当的延续性,亦有其相对的时代性,构成了中国孝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阶段。在此大背景之下,承载孝道精神与理念的儒家经典《孝经》-书的研究、探讨,也同这一阶段的孝道孝文化一样,与时俱进地呈现出了相应的时代特色,既有传承,更有质疑或者说开新,在中国《孝经》学史上写下了别样的一卷。
   宋代的《孝经》学文献,共有50多家,数量较为可观,但可惜的是,这些著作绝多达数都已经亡佚,现存传世者据笔者目前所及,仅得5家,分别是邢昺等《孝经注疏》、司马光《古文孝经指解》、范祖禹《古文孝经说》、朱熹《孝经刊误》和项安世《孝经说》。
   通过对现存宋代《孝经》学著作的具体探讨,我们认为,相对于前代而言,宋代《孝经》学的特点与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宋学性理学说的色彩呈现。现存宋代《孝经》学著作,无一例外都具有宋学的性理学说色彩,司马光《古文孝经指解》开其端,范祖禹《古文孝经说》踵其后,朱熹《孝经刊误》、项安世《孝经说》亦皆如此。这种注重心性义理的内在探究和体悟,是此前汉唐注疏著作中缺乏或者说薄弱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宋儒的《孝经》学研究是具有重要转承意义的,其中“转”更大于“承”,所开创的经典义理内在理路把握,在今天对我们仍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是宋儒勇于创新的治学取向,以及从大处、通处、根本处着眼并下工夫的治学旨趣,这和其前的汉唐注疏、其后的清代汉学所谓乾嘉考据风格确实有南辕北辙之异。朱熹的《孝经刊误》自不待言,纵是司马光《古文孝经指解》、范祖禹《古文孝经说》、项安世《孝经说》,这方面的因素也颇多。司马光《古文孝经指解》其本身即开示了讲论、研究《孝经》的宋学模式,范祖禹《古文孝经说》固然申说司马光《古文孝经指解》,却也于其未安之处并不盲从,项安世《孝经说》亦于先儒之论有所评弹,虽然其说未必可从。这样的治学态度和精神,对于跳出汉唐注疏桎梏、别开生面,是有积极意义的,其后研究《孝经>的学者们在某种程度上都受到了其启示。
   三是宋代《孝经》学的不足与瑕疵,如宋学性理学说色彩中的些许主观化以及改动经文之举。这种过分主观化的发挥、强调和对文献文本本身的破坏和变动,从文献整理、学术研究谨严角度讲,是不可提倡和鼓励的。后人对于朱熹《孝经刊误》及其后续影响颇有微辞,不能说皆出于恶意,可视作谏诤之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