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一九八四》中的圆形监狱型社会及异托邦
【6h】

论《一九八四》中的圆形监狱型社会及异托邦

代理获取

目录

Acknowledgements

摘要

ABSTRACT

Table of Contents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Panopticon,Heterotopia and 1984

1.1 Panopticism and 1984

1.2 Heterotopia and 1984

Chapter Two Space for the One

2.1 Mechanism of Panopticon

2.2 Space as the Central Tower

2.3 Space as the Observed Cell

2.4 Summary

Chapter Three Space for the Other

3.1 Heterotopia in 1984

3.2 Functions of heterotopia in 1984

3.3 Summary

Conclusion

Works Cited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以福柯的“全景敞视丰义”以及“异托邦”理论为依据,对乔治·奥威尔的经典作品《1984》进行三个方面的研究。
   首先,本文认为《1984》的空间格局主要围绕着“圆形监狱”这一模型来建构。文中结合福柯对“全景敞视主义”的阐述,分两部分剖析了《l984》中的空间布局如何模拟了边沁“圆形监狱”的设计,其一是分析既是权力起始点又是权力最终流向的“嘹望塔”;其二是分析环绕在“瞭望塔”周边的格子式监狱。
   其次,作品中规训与统治的方式与“圆形监狱”的运作机制如出一辙并有进一步的完善。对该问题的探究主要围绕“凝视”来展开,首先分析了“圆形监狱”是如何通过“观察”实现对犯人的规训,然后针对《l984》中无处不在,或明或暗的“电子屏”及其他统治设施以分析奥威尔如何进一步完善了边沁的“圆形监狱”以及福柯的“全景敞视主义。”小说中“电子屏”的出现使得本来固定的监狱富有了动态色彩,大大提高了“圆形监狱”的现实适用性与可能性。
   再次,《1984》中具有代表性的“他者”空间是“异托邦”理论的有力佐证和补充。本文主要分析了福柯所提出的“危机型异托邦”(crisisheterotopia)和“背离型异托邦”(deviationheterotopia)在《1984》中是如何得以体现的。而“他者”空间在文本中的作用,本文将分析的重点至于“异托邦”的“幻想”(illusion)功能。鉴于目前国内外以对《1984》中的“全景敞视主义”与“异托邦”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力图通过全面深入的分析以呈现《1984》与福柯相关理论的契合度。
   《1984》是“反乌托邦”小说的典型代表。本文的研究以统治与反统治为出发点,首先分析了统治制度下的空间格局以及规训模式,然后解析了文本中用于反抗斗争的“异质空间。”因此,该论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围绕政权“统治”展开;第二部分主要围绕“反抗”行为来行文。该论文紧密结合福柯的相关理论,运用丰富的实例,揭示了《1984》是福柯的“全景敞视主义”与“异托邦”最为恰当的例证。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进一步探究了《l984》这一经典作品中的异托邦空间,同时通过对文本中“圆形监狱”的解析,使得权力的运行机制更能为人们所理解。特别是在当下这样的“监视时代”(CamEra)里,各种监控设施处处可见的时代里,人们有必要了解自己是如何沦为权力的客体的,以及“他者”空间在现实世界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