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环境伦理争论的文化意义研究
【6h】

环境伦理争论的文化意义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缘由及其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基本思路

第二章 环境伦理争论的理论形态与文化形态

2.1 生态环境意识与生态文化

2.1.1 生态环境意识的发展

2.1.2 生态环境运动的兴起

2.1.3 环境文化的形成

2.2 环境伦理争论的理论形态

2.2.1 环境问题的传统理论

2.2.2 环境争论的激进主义理论

2.2.3 环境争论的折衷形态

2.3 环境理论与环境实践

2.3.1 环境理论与环境运动

2.3.2 环境理论在制度层面上的实践

第三章 环境伦理争论中的文化共识

3.1 环境伦理争论中的理念共识

3.1.1 保护环境

3.1.2 人的福祉

3.2 环境伦理争论中的实践共识

3.2.1 生态环境运动

3.2.2 大众对生态环境的参与

3.3 环境伦理争论中的制度共识

第四章 环境伦理争论与文化转型

4.1 对工业文化的批判

4.1.1 工业文化的危机与反思

4.1.2 走向生态文化的可能

4.2 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理论

4.2.1 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内涵

4.2.2 可持续发展与文化建设

4.3 自然的回归

4.4 生态文明与环境文化

4.4.1 生态文明的内涵与地位

4.4.2 生态文明与环境文化的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所必须要解决好的基本问题。当今社会,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以及环境危机的日益加深,人们已经意识到,生态失衡与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仅依赖于经济和法律手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同时诉诸伦理信息。环境伦理学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信念、道德态度和行为规范的理论体系。20世纪末环境伦理思想在西方逐步发展形成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等多种流派。在学习和引进西方环境伦理学的基础上,我国的环境伦理学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国内学术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并且近二十多年来,我国环境伦理学界关于环境伦理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至今就“走出”还是“走进”人类中心主义也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有说服力的结论与共识。
   本文试图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这一争论的意义。笔者从对这一争论的综述中了解到目前的研究现状,并对本文的研究框架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本文主体部分主要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开始,到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和升华,促使各流派的环境运动的兴起,环境运动的发展也推动了环境文化的形成。环境文化的形成对环境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文化的支撑。可以说,环境文化的产生迎来了人类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新纪元。它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并以此为基础建设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机制,是新时代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生态关系的新意识及行为要求的原则与规范。环境文化涵盖了各种文化,并且是新世纪各种进步文化的基础和核心,是当代先进文化的前锋,是走在先进文化最前列的队伍。通过以上分析表明,虽然各派别的争论非常激烈,但通过环境文化的渗透,他们在保护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运动、制度转变、大众参与等多方面达成了广泛的文化共识。
   本研究对环境伦理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进行剖析,从文化的角度找出环境伦理中各种不同观点在两个层面上达成的共识。本研究力图从共识中找出引起环境危机的根源,引出人们对工业文化的批判,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理论,引起人们对回归自然的回忆,唤起人们对生态文明的向往。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对环境伦理的理论形态与文化形态的分析找出环境伦理争论的文化共识,从文化的角度反思环境伦理争论的文化意义,使环境伦理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引向生态环境文化,最终促使生态伦理观念走向世界,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相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