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漯河市小麦品质育种研究
【6h】

漯河市小麦品质育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致谢

1 文献综述

1.1 小麦品质的涵义

1.1.1 小麦的外观品质

1.1.2 小麦的营养品质

1.1.3 小麦的加工品质

1.1.4 小麦的烘烤品质与蒸煮品质

1.2 影响小麦品质的主要因素

1.2.1 遗传因素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1.2.2 环境因素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1.2.3 栽培措施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1.3 小麦品质育种的育种目标

1.4 小麦品质育种的育种技术

1.5 我国小麦品质育种研究进展

1.6 我国小麦品质育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2 引言

3 研究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材料

3.2 研究方法和手段

3.3 研究条件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漯河市小麦品质育种研究进展

4.1.1 研究现状

4.1.2 研究进展-漯河市小麦品质育种的6 个育成品种情况

4.2 漯河市小麦品质育种6 个育成品种分析

4.2.1 育种目标分析

4.2.2 育种方法分析

4.2.3 审定情况分析

4.2.4 系谱分析

4.2.5 产量表现分析

4.2.6 品种特性分析

4.2.7 品质状况分析

4.2.8 抗性表现分析

4.2.9 适宜范围分析

4.2.10 推广应用情况分析

4.3 小麦品质育种典型案例—国审漯麦4 号选育过程分析

4.3.1 育种目标的确定

4.3.2 亲本选配方法

4.3.3 杂交后代选育方法

4.3.4 几点启示

4.4 漯河市小麦品质育种存在的问题

4.4.1 小麦品种优质资源相对狭窄、优质基因比较缺乏

4.4.2 品质育种的育种目标方向不具体

4.4.3 品质育种的育种方法比较单一

4.4.4 对有关小麦品质的诸多指标缺乏研究

4.4.5 现有育成品种存在缺陷

4.4.6 优质种源改造工作进展缓慢、甚至严重欠缺

4.4.7 现有品质测试仪器不完备、测试手段和方法落后、利用率低

4.5漯河市小麦品质育种的发展策略

4.5.1 加大投资力度,改善科研环境,保护小麦育种者的合法利益

4.5.2 着眼当今,放眼未来,加强优质资源材料的创新和基础研究工作

4.5.3 更新育种手段,改进育种方法,提高育种效率

4.5.4 更新观念,面向市场,逐步建立和完善优质小麦新品种产业化开发体系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小麦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小麦品质遗传改良为重点的小麦品质育种日益受到重视。该文结合作者多年小麦育种实践,系统考察、分析了漯河市自然生态条件、优质小麦生产加工与品质育种现状,借鉴国内外小麦品质育种经验和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漯河市小麦品质育种的发展对策,为今后该生态区小麦品质育种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技术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该市小麦品质育种优势条件突出该区地处黄淮麦区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生态气候条件多变,为品质育种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空间;各级领导对优质小麦生产高度重视,添置了成套的品质分析仪器,为小麦品质育种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该市拥有一支比较稳定的小麦品质育种专业队伍,在品质育种方面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和经验,优质品种资源有一定的积累,选育成功了几个有代表性的优质小麦品种。 2.漯66、漯珍一号、漯麦4号、漯麦7号、漯麦8号、漯麦9号6个育成品种的10大方面对比分析结果对小麦品质育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品质育种目标逐渐由以产量为主转变为以优质高产并重,兼顾抗逆性、抗病性、广适性等;育种方法仍以杂交选育为主;品种审定逐步转向以国审为主;从系谱图来看,漯麦亲本来源比较丰富,可以作为杂交亲本使用;产量水平逐步提高;品种特性以抗寒、抗倒春寒能力更强的半冬性品种为主,株高控制在75~80cm,籽粒白色、半硬质为主,在稳定亩穗数(38-42万)和穗粒数(37-40粒)的基础上,提高千粒重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品质状况是由粉质中筋麦向半硬质中强筋麦转变;抗性方面强调多抗性,起码品种在某个方面不能存在致命的缺点;适宜范围越来越广,已经由以河南省为主逐步扩大到所有的黄淮麦区;从推广应用情况看,国审的、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抗灾、广适、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更有利于大面积推广应用。 3.漯麦4号的选育成功标志着品质育种已具备了一定的理论与技术条件育种目标的制定要客观合理;亲本选配应建立在灰色分类或遗传聚类分析的基础上;F1要进行杂交组合灰色评判,确定重点组合,以便尽早将精力集中在重点组合的后代选择上;提倡冬/春或春/冬杂交方式;穿梭育种异地选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育种手段。这些成功的经验总结,对今后漯河市小麦品质育种的深入开展,可以起到典型的推动作用。 4.该市小麦品质育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小麦品种优质资源相对狭窄、优质基因比较缺乏;二是品质育种的育种目标需进一步明确;三是品质育种方法比较单一,对有关品质诸多指标缺乏系统的研究;四是现有育成品种存在缺陷;五是优质种源改造工作进展缓慢、甚至严重欠缺;六是现有品质测试仪器不完备,测试手段和方法落后、利用率低。 5.提出了该市小麦品质育种的发展策略:其一是加大投资力度,改善科研环境,保护小麦育种者的合法利益。其二,着眼当今,放眼未来,加强优质资源材料的创新和基础研究工作;第三,改进育种方法,完善育种手段,提高育种效率。在重视常规杂交育种的同时,重视应用系统育种、远缘杂交、引种、转基因和分子标记技术、诱变育种、单倍体培养等手段的有机结合,加强早代品质,通过温室或异地加代缩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更新观念,面向市场,逐步建立和完善优质小麦新品种产业化繁育开发体系。

著录项

  • 作者

    张宏生;

  • 作者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
  • 学科 农业推广·作物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晨阳,薛国典;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512.103;
  • 关键词

    小麦; 品质育种; 生态条件; 杂交育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