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共轭亚油酸诱导小鼠肝脏脂肪沉积发生机制的研究
【6h】

共轭亚油酸诱导小鼠肝脏脂肪沉积发生机制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共轭亚油酸(CLA)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提高免疫力、提高骨骼密度、减少脂肪和防治糖尿病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因此广泛用做食品的添加剂。但研究发现,CLA能引起小鼠的代谢异常,如脂肪肝等。为研究CLA诱导的小鼠肝脏脂肪沉积的发生机制,我们首先用添加1.5%CLA的饲料饲喂小鼠,获得动物脂肪肝模型。然后对肝脏内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进行了研究,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如下:
   小鼠脂肪肝模型的建立:在昆明公鼠饲粮中添加1.5%CLA38.5d后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小鼠肝重显著增加了1.67倍。对肝内甘油三酯(TG)含量进行酶比色法测定,发现试验组小鼠肝内TG含量增加了1.47倍。对小鼠血液代谢分析后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小鼠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ALT)含量显著升高,说明肝细胞受损。
   分别对对照组和试验组小鼠肝细胞进行组织学观察。制作石蜡切片,光镜观察发现试验组小鼠的肝细胞结构发生变化,形态遭到破坏,内部有大小不一的疑似脂滴的空泡状结构;对照组小鼠的肝细胞结构正常。制作冰冻切片进行苏丹鉴别染色后观察发现试验组小鼠肝脏内存在大量脂滴;而对照组没有。制作电镜切片对小鼠肝脏细胞亚显微结构进行观察发现,试验组小鼠肝细胞内存在大量脂滴。试验组小鼠的肝细胞内线粒体结构明显破坏。
   肝内与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发现CLA能够影响脂肪代谢的多个途径。CLA使得硬脂酰CoA去饱和酶(SCD)上调2.37倍,提示脂肪酸从头合成增加;脂肪酸结合蛋白(CD36)基因表达上调3.63倍,提示肝细胞吸收脂肪酸增强;脂肪酸氧化的关键酶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CPT-1)显著下调0.75倍,表明脂肪酸氧化受阻。脂肪分解的限速酶激素敏感酯酶(HSL)基因表达显著下调0.67倍,表明脂肪分解出现障碍。而负责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APOB100基因的表达显著下调0.56倍,表明肝脏合成的内源性脂肪运出肝脏出现障碍。调节合成、转运、氧化等多过程的PPARa因子下调0.44倍,提示PPARα因子对多个过程的调控能力下降,造成肝脏内脂代谢出现紊乱。
   小鼠血液内胰岛素变化结果显示:放射性免疫检测发现,CLA小鼠血液胰岛素的含量比对照组升高了3.5倍。胰岛素耐受试验表明,对照组小鼠的血糖水平在60分钟内降低到4mmol/L,在120分钟达到5mmol/L。CLA组在60分钟为11mmol/L,而后在120分钟达到12mmol/L,证明CLA能够诱导小鼠产生胰岛素抵抗。
   CLA对CD36基因的表达调控的结果表明:首先克隆了CD36基因的-5’非翻译区(998bp)序列,并与Luciferase报告基因组装成表达载体。HepG2细胞瞬时表达试验发现,CLA能够提高CD36-5’非翻译区的转录启动活性。PPARα对CD36基因的5’非翻译区活性也有促进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