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超早期介入康复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
【6h】

超早期介入康复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缩略语表

声明

前 言

文献综述

一、中医对脑梗死的认识

1.中风病的病因

2.中风病的辨证分型

3.中风病的治疗

二、现代医学对急性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1.脑卒中的发病因素

2.脑梗死的发病机理研究

3.急性脑梗塞的治疗研究

三、急性脑梗死的康复现状

1.康复介入的时机

2.康复治疗脑梗死的主要机制

3.主要康复方法

四、头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现状

1.常用几种头针体系

2.穴区选择情况

3.头针治疗脑梗死机制的研究状况

五、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临床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诊断标准

3.纳入标准

4.排除标准

5.病例剔除和脱落

一、治疗方法及观察指标

1.治疗方法

2.观测指标

3.统计学分析

4.结果与分析

讨 论

一、针康法选择的依据

二、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时机的选择

三、超早期康复介入急性脑梗死评定标准的选择

四、超早期介入康复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影响的疗效分析

结 论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 录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在超早期介入康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本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针康组(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技术)、康复、头针、单纯药物四组,所有病例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溶栓、抗凝、降纤、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对症治疗等),治疗组分别接受康复治疗(Rood、Bobath等)、头穴丛刺、康复与头穴丛刺结合的方法,经治疗14天,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采用改良的巴氏指数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含量的测定及临床疗效为指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含量的改善情况。 结果:临床观察表明针康组、康复组、头针组及对照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的巴氏指数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的含量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针康组,头针组及康复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MBI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NSE含量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针康组,头针组及康复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MBI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NSE含量针康组明显优于康复组及头针组(P<0.01),康复组与头针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疗效比较: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针康组总有效率达84.38%优于康复组与头针组,康复组与头针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超早期介入康复能有效的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及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能够有效的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超早期介入康复具有有效性、可行性、安全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