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洛阳牡丹花期预测模型构建与检验
【6h】

洛阳牡丹花期预测模型构建与检验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引言

1.1 课题的提出

1.2 花期研究的发展概况与现状

1.3 试验研究内容

2 文献综述

2.1 洛阳牡丹发展现状

2.1.1 洛阳牡丹品种种植发展

2.1.2 牡丹造景艺术发展

2.2 牡丹的生长发育特性

2.2.1 牡丹生态特性

2.2.2 牡丹生长开花特性

2.3 洛阳牡丹花期存在问题

2.4 影响牡丹花期的主要因素

2.4.1 温度

2.4.2 光照

2.4.3 湿度

2.4.4 内源激素

2.5 牡丹花期的研究状况概况

2.5.1 前期牡丹花期研究进展

2.5.2 统计学在花期预测方面的研究概况

2.6 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及统计方法

2.6.1 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

2.6.2 统计分析方法

2.7 建模的方法与步骤

2.7.1 模型准备阶段

2.7.2 提出假设阶段

2.7.3 构建模型阶段

2.7.4 求解模型阶段

2.7.5 数据分析阶段

2.7.6 检验模型阶段

3 试验地概况及研究方法

3.1 试验地概况

3.2 牡丹花期预测模型

3.2.1 试验材料及资料来源

3.2.2 主要指标及方法

3.3 牡丹的内源激素

3.3.1 试验材料

3.3.2 试验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牡丹花期预测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4.1.1 牡丹花期预测因子分析与确定

4.1.2 多元线性与多元非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4,1.3 多元线性与多元非线性模型的比较分析

4.1.4 不同种植区不同花期预测模型

4.1.5 模型的试预报

4.2 内源激素与牡丹花期、建模指标之间的关系

4.2.1 牡丹花期内同一品种不同种植区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4.2.2 牡丹花期内同一种植区不同品种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4.2.3 牡丹花期内不同地区不同花期内源激素与建模指标的相关性

5 存在问题及研究方向

5.1 试验存在的问题

5.1.1 历年花期及气候数据统计记载不完整

5.1.2 预测模型构建方法的选择

5.1.3 模型的推广

5.2 下一步研究计划

5.2.1 加强现有花期及气候因子数据的记录

5.2.2 建立统一模型

5.2.3 尝试多种回归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洛阳是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原生地、发祥地和传播地。自1983年以来,牡丹花会的成功举办成为洛阳发展经济、招商引资和旅游品牌的形象代言,牡丹逐渐成为洛阳农业的六大主导产业之一。然而自然栽培条件下,洛阳牡丹花期受到气候影响较大,造成花会时间与花期难以吻合,严重影响了洛阳牡丹花会招商和旅游的经济效益。
  为了更好解决牡丹花期和花会不相符对洛阳牡丹产业、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本试验对1983-2010a影响牡丹花期的气温、有效积温、光照、湿度及不同土层地温进行研究,以早、中、晚花品种在市中心种植区、南种植区和北种植区的差异为主入手,利用SAS构建牡丹花期预测模型。通过对1983~2010年数据进行回代比较和2011~2012年进行试预报,预测花期与实际花期误差为2天,预测效果良好,证明该模型的可靠性。同时研究了牡丹内源激素与上述环境因子的关系,建立相关性,为建立牡丹花期预测模型提供理论指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