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mfERG在亚临床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6h】

mfERG在亚临床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缩略语表

声明

前 言

文献综述

1、中医对糖网的认识

1.1病因病机

1.2辨证论治

1.3视觉电生理在中医辨证中的应用

2、西医对糖网的认识

2.1背景知识

2.2流行病学

2.3发病机制

2.4早期DR的临床诊断现状

2.5mfERG原理及其应用

2.6mfERG在DR各期中研究现状

2.7总结和展望

临床研究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1.2入选条件

1.3排出标准

1.4检查方法和仪器

2.统计方法

结 果

讨 论

1.关于mfERG记录及技术的讨论

2.关于数据结果的讨论

2.1传统ERG结果讨论

2.2 mfERG结果讨论

结 论

致 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利用多焦视网膜电图测量正常人和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交患者以及背景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一阶响应,分析上述三组的mfERG的差异。 方法:使用德国Ronland公司的RETscan3.20多焦视觉电生理测量仪。记录90只眼3个组(正常人组、亚临床期组、背景期组)患者的mfERG一阶响应波形,具体为以中心凹为中心的六个环及四个象限的反应波,分析P1波、N1波的反应密度及潜伏期的变化。对于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界限,P<0.01为高度显著性差异界限。 结果:实验研究观察到在六个不同离心度的环形区和四个象限中,NDR与正常组对比,NDR的P1波反应密度在各个环相对于正常组显著降低,变异较大,在鼻上、鼻下象限也显著降低,颞上、颞下象限无显著差异;P1波潜伏期在各环之间及各个象限之间均比正常组显著延迟,其中4-5环潜伏期延迟更为显著;N1波潜伏期在各环之间及各象限之间比正常组显著延迟。NDR与BDR对比,P1波反应密度有所升高;P1波和N1波潜伏期有所缩短,但均无统计学意义。BDR与正常组比,P1波反应密度在各个环及鼻上、鼻下象限降低高度显著,N1波、P1波潜伏期在各环及各个象限之间均比正常组高度显著延迟。 结论:mfERG-阶相应的P1波反应密度可能是诊断早期DR的敏感指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