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针刺对不同年龄组急性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
【6h】

针刺对不同年龄组急性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缩语表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1章中医古典医籍有关周围神经病的论述

1.1祖国医学对痹症的定义、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的认识

1.2祖国医学对痿症的定义、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的认识

1.2.1祖国医学对痿症定义及分类的认识

1.2.2祖国医学对痿症病因病机的论述

1.2.3祖国医学对痿病治疗上的认识

1.3祖国医学对痉症的论述

第2章头针及背俞穴的理论基础及其起源与发展

2.1头针

2.1.1头针的传统医学理论依据

2.1.2头针的起源与发展

2.2背俞穴

第3章国内外对周围神经的发育及损伤后病理改变的研究现状

3.1引言

3.2有关周围神经发育的研究现状

3.2.1脊神经的发育

3.2.2脑神经的发育

3.2.3内脏神经的发育

3.3有关周围神经损伤后病理生理的研究现状

第4章国内外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研究现状

4.1引言

4.2细胞学因素对周围神经再生影响

4.2.1轴突生长的靶向作用

4.2.2施万细胞在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中的作用

4.2.3 巨噬细胞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

4.3神经营养因子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

4.3.1神经营养素家族

4.3.2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4.3.3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4.3.4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4.3.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4.3.6白血病抑制因子

4.3.7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4.4激素类物质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

4.4.1雄激素

4.4.2雌激素

4.4.3甲状腺激素激素

4.5电磁场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

4.6电刺激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

4.6.1目前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方法

4.6.2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机理

4.7超声波对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修复的影响

4.7.1分米波

4.7.2毫米波

4.8激光穴位照射对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修复的影响

4.9年龄因素对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修复的影响

第5章手术移植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5.1引言

5.2移植修复

5.2.1神经移植修复

5.2.2非神经组织移植修复

5.2.3非生物组织移植修复

5.2.4几丁质移植

5.2.5天然神经细胞外基质修复

5.3周围神经延长修复

5.3.1神经拉拢端-端缝接

5.3.2神经瘤球缝接

5.3.3神经扩张延长

5.3.4神经牵拉延长

第6章针刺对不同年龄组急性周围神经损伤恢复的实验研究

6.1引言

6.2动物实验

6.2.1实验动物

6.2.2实验药品及仪器

6.2.3手术器械

6.2.4动物模型的制作

6.2.5分组

6.2.6针刺治疗方法

6.2.7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评分

6.2.8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6.2.9腓肠肌肌容量测定

6.2.10活化caspase-3检测

6.2.11脊髓细胞凋亡百分比检测

6.2.12动物实验结果

6.3临床实验研究

6.3.1入选实验研究患者的条件

6.3.2分组

6.3.3治疗方法

6.3.4面神经运动功能量化评分及面神经功能分级

6.3.5临床实验结果

第7章讨论

7.1引言

7.2抑制受损神经元凋亡使之存活是周围神经再生的基础

7.3促神经细胞凋亡基因的表达

7.4电刺激对急性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

7.5针刺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选穴依据

7.5.1针刺治疗大鼠急性实验性坐骨神经损伤的选穴依据

7.5.2临床实验选穴依据

7.6针刺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并克服年龄因素对其影响的的依据

7.7结论

第8章结论

8.1动物实验研究结论

8.1.1动物实验结果

8.1.2动物实验结论

8.2临床实验研究结论

8.2.1临床实验结果

8.2.2临床实验结论

8.3本文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 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 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的再生和神经功能的恢复一直是医学及其相关领域研究的重点,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针刺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手段,目前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用于周围神经损伤后促进周围神经功能恢复的康复治疗。在临床中我们发现,治疗中患者的恢复情况与年龄有关,但是这种关系并不符合我们传统的“年龄越小,恢复越好;年龄越大,恢复越差”的观念,而是对于相同程度的周围神经损伤,幼年及老年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均不及壮年患者。因此,本文研究年龄因素对急性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以此为基础研究针刺对不同年龄组急性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治疗作用和治疗方法。 首先,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年龄因素对大鼠急性实验性坐骨神经损伤后功能修复的影响以及针刺的治疗作用和方法。以大鼠为动物实验研究对象,应用钳夹法制作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将幼年、壮年、老年组大鼠分为模型组、普通针刺组及本文方法(电针头针、背俞穴、神经干)治疗组。模型组造模成功后不进行任何治疗;普通针刺治疗组:受损部位局部取穴,针刺环跳及委中两穴;本文方法治疗组:电针刺激头部运动区、损伤神经脊髓相应位置及损伤神经干。两治疗组在造模成功后立即进行针刺治疗,持续时间30min,每天针刺治疗一次,直至处死。对比各组一周、两周、三周、四周时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评分、神经传导速度、腓肠肌肌容量的变化,脊髓腰骶膨大活化caspas-3荧光值及脊髓腰骶膨大凋亡细胞百分比。 结果显示模型组各时间段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评分、神经传导速度变化不明显,腓肠肌明显萎缩,坐骨神经缺损症状幼年组重于壮年组,老年组重于壮年组,有明显的年龄差异P<0.05;普通针刺组坐骨神经功能修复情况明显好于模型组P<0.05,各年龄组坐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幼年组及老年组均重于壮年组P<0.05,有明显的年龄差异;本文方法治疗组各年龄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明显减少、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腓肠肌萎缩不明显,坐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明显好于模型组及普通针刺组P<0.05,各年龄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差别不明显P>0.05。各组坐骨神经损伤侧脊髓腰骶膨大活化caspas-3荧光值及脊髓腰骶膨大凋亡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健侧P<0.05,与模型组及普通针刺组比较,本文方法组caspas-3荧光值及凋亡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其作用幼年强于壮年,壮年强于老年。结果表明,年龄因素对大鼠急性实验性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功能修复有明显的影响,幼年及老年大鼠坐骨神经功能修复较壮年组差,本文方法对大鼠急性实验性坐骨神经损伤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并可以明显抑制由于坐骨神经损伤诱发的脊髓神经元的凋亡,改善年龄因素对急性实验性坐骨神经损伤的影响,具有较好的促进大鼠坐骨神神经功能修复的作用。 其次,本文以动物实验为基础,从临床角度进一步验证本文方法对急性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作用及能否改善年龄因素对急性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修复的影响。临床实验以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不同年龄组患者随机分为普通针刺组及本文方法治疗组,治疗过程中通过对患者进行面神经运动功能量化评分及面神经功能分级的测定,来观察两种方法对不同年龄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治疗作用,结果,两种针刺方法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都有促进面神经恢复的功能,本文方法治疗组好于普通针刺组P<0.05,两者有明显差异;幼年及老年普通针刺组与成年普通针刺组比较有明显差别P<0.05;本文方法幼年、壮年、老年组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别P>0.05。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对各年龄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均有较好的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并可以减轻由年龄因素对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最后,本文通过上述实验研究得出结论,对于周围神经损伤早期应用电针刺激头部运动区、损伤神经脊髓相应位置及损伤神经干,可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抑制因神经损伤诱发的脊髓神经细胞凋亡,可以克服年龄因素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使受损伤的周围神经处于理想的修复状态,更好的修复其功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