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传统园林现代意义的再认知
【6h】

中国传统园林现代意义的再认知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传统园林的卓越成就

1.1.2 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发展状况

1.1.3 业界对待传统园林的不同态度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正本清源,珍视传统

1.2.2 相传为统,砥砺前行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1.4 论文创新点

2 相关研究概况

2.1 中国传统园林的研究概况

2.1.1 国内研究概况

2.1.2 国外研究概况

2.2 传统园林现代认知与传承的研究概况

2.3 相关概念及研究范围确定

2.3.1 中国传统园林

2.3.2 现代及现代性

2.3.3 认知

2.4 小结

3 追根溯源——批判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脉络

3.1 认知传统园林的误区与分歧

3.2 批判传统园林的源与流

3.2.1 近代以来的遭遇

3.2.2 传统文化的反思大潮

3.2.3 改革开放后西方学习热

3.2.4 20世纪末“园林”与“景观”之争

3.3 传承传统园林的问题与争议

3.4 小结

4 中国传统园林现代意义的再认知

4.1 关于传统园林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思辨

4.1.1 将古人与今人生活方式对立

4.1.2 将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对立

4.1.3 将公共与私家对立

4.1.4 将大众与个人对立

4.1.5 将艺术与政治对立

4.2 关于传统园林与现代生态理念的思辨

4.2.1 园林形式导致城市缺水的悖论

4.2.2 园林形式导致劳民伤财的悖论

4.2.3 园林形式与本土景观的悖论

4.2.4 园林形式与生态设计的悖论

4.2.5 园林形式与海绵城市的关系

4.3 关于传统园林与现代城市的思辨

4.3.1 偶然出游与日常生活的悖论

4.3.2 真山真水与假山假水的悖论

4.3.3 传统园林形式与现代园林和城市发展的关系

4.4 关于传统园林与现代城市建筑的思辨

4.4.1 对传统园林写意手法与现代城市建筑融合的否定

4.4.2 对城市与建筑设计全盘西化的悲观预测

4.4.3 对现代国人倾向于西方园林形式的误判

4.5 关于传统园林传承的思辨

4.5.1 传承内容的误解

4.5.2 传承与仿古的观念混淆

4.5.3 传统园林维护成本高的臆断

4.6 关于传统园林空间环境的思辨

4.6.1 封闭与开放的悖论

4.6.2 大尺度与小尺度的悖论

4.6.3 对环境影响的大与小的悖论

4.6.4 摈弃与传承的悖论

4.7 小结

5 案例研究——中国传统园林在当代的延续

5.1 “八分园”美术馆——诗意的空间

5.2 红砖美术馆与清水会馆——城市的山林

5.2.1 红砖美术馆的山居意象

5.2.2 清水会馆的空间互成

5.3 三园共话——生活的艺术

5.3.1 容园的复廊围合

5.3.2 椭园的空中花园

5.3.3 竹可轩.虎房

5.4 展园——抽象的概括

5.4.2 万桥园——假山

5.5.小结

6 结论与思考

6.1 结论

6.2 思考

6.2.1 中国传统园林传承什么?

6.2.2 是“有法无式”还是“有法有式”?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中国园林诞生于中华大地上,历经3000余年的漫长,造就了博大精深、风格独特的园林体系,其历史地位、文化价值和世界贡献毋庸置疑。随着西方园林的引进,一方面,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繁荣;另一方面,本土园林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冲击,对传统园林的研究与讨论众说纷纭。总体而言,大部分学者肯定了传统园林的现代价值,致力于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现代意义和民族特色保护等方面的研究。然而,也有学者对其大肆讨伐,甚至认为是“封建社会的不足与糟粕”,视为无法融入现代社会的“假古董”,并断言传统园林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国内的专业期刊也压缩了传统园林的论文比例,并提出“向前看”的观点。如此一来,传统园林受到了轻视,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艰难前行。
  首先,本文追根溯源,对批判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通过查阅、归纳和整合相关文献,对认知传统园林的误区和分歧,可概括为“过时论”、“伪艺术论”和“亡国论”。梳理了批判传统园林的源与流,分别从中国近代以来的遭遇、传统文化的反思大潮、改革开放后西方学习热、20世纪末“园林”与“景观”之争四个阶段展开分析,找出其中症结。
  其次,概括并重点辨析了传统园林现代传承面临的主要问题。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相距甚远;2.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生态设计理念相违背;3.城市中不再需要中国传统山水园林形式;4.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城市建筑不融洽;5.中国传统园林的传承偏于表象和形式;6.中国传统园林的环境封闭狭小。这六点问题不仅反映了大众对传统园林的一些误读,而且与人们津津乐道的普遍意义自相矛盾,存在不少争议。近年来,关于传统园林出现了一些新观点,却并未对传统园林的新认知作出系统地校正和总结。故而,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对中国传统园林现代意义的再认知。基于中华文化复兴的现代背景,结合近十年来相关专家的研究和现、当代建筑、景观设计师对传统园林现代化转译的实践探索,从中国式思维和中国式态度的内在逻辑出发,对传统园林在认知与现代传承中面临的误区与问题逐一辨析,以消除对传统园林的一些误解,避免思想上的混乱,重新认知其现代意义,为其传承消除认知障碍。
  最后,探索中国传统园林在当代的应用。通过对建筑师董豫赣、俞挺、王宝珍、葛明、王澍等园林方法实验和实践的分析,说明传统园林并非行将就木,而是可以在操作层面上实现传统园林的现代化转译,从而创造时代的经典。这也是对中国哲学思维本质的回归。
  中国传统园林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代表了自己独特的自然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民族身份的表达,更是国土的象征。因此,传统园林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构建中国当代园林话语权及文化自信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以全新的视角和开放的心态重新审视和诠释传统园林,将设计回归到民族文化的根系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