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多因素分析及其对介入治疗的意义
【6h】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多因素分析及其对介入治疗的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第1章 综述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诊疗现状

1.1 PVTT发生部位的特点

1.2原发性肝癌合并PVTT形成的病理基础

1.3原发性肝癌合并PVTT形成的分子机制

1.4 PVTT的诊断

1.5 PVTT的治疗

1.6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转归

第2章 引言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材料

3.2设备及仪器

3.3门静脉癌栓的分类及判定方法

3.4经肝动脉化疗栓塞的操作方法

3.5肝功能分级标准

3.6资料的统计与分析

第4章 结果

4.1收集病例的一般资料

4.2不同类型门静脉癌栓的分布情况

4.3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4.4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4.5 TACE对合并不同类型门静脉癌栓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第5章 讨论

5.1门静脉癌栓的诊断

5.2门静脉癌栓和肝癌大体类型的关系

5.3门静脉癌栓和肝硬化的关系

5.4门静脉癌栓和患者年龄的关系

5.5 TACE对合并不同类型门静脉癌栓患者肝功能的关系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语词汇表

附录 图片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不同范围门静脉癌栓的相关因素,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原发性肝癌病例326例,对病例的临床及影像特点相关因素进行 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门静脉癌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对收集的病例中无及合并有不同范围门静脉癌栓患者中行 TACE治疗者术前和术后一周的肝功能分级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对年龄、性别、肿瘤的大体类型、肿瘤的中心位置、肿瘤假包膜、乙肝感染、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肝门-动静脉瘘、AST、ALT、AFP、血浆白蛋白、肝功能分级等多种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其中发病年龄、肿瘤的大体类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肝动门静脉瘘、AST等6种因素进入回归方程,是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危险因素。对收集病例中行 TACE治疗的无门静脉癌栓、合并门静脉Ⅰ型癌栓及合并门静脉Ⅱ型癌栓者 TACE手术前及手术后一周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情况进行对照研究,TACE术后一周三组间肝功能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合并门静脉Ⅱ型癌栓者TACE手术后肝功能分级更易进展。
  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发病年龄较轻、肝动静脉瘘、ASL水平较高是原发性肝癌患者并发门静脉癌栓的危险因素。TACE治疗后一周无门静脉癌栓与合并门静脉Ⅰ型、Ⅱ型癌栓者肝功能分级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合并Ⅱ型癌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分级较术前更容易进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