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以冬凌草提取物为主成分的局部抗菌外用药的研究
【6h】

以冬凌草提取物为主成分的局部抗菌外用药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1章 绪 论

1.1冬凌草简介

1.2冬凌草化学成分

1.3冬凌草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4冬凌草产品现状

1.5中药抗菌制剂的优势

1.6本论文立题思路

第2章 冬凌草抗菌成分提取工艺研究

2.1引言

2.2主要材料及仪器

2.3总提与萃取工艺

2.4硅胶柱层析纯化

2.5提取工艺实验结果

第3章 提取物与冬凌草甲素体外抑菌作用的比较研究

3.1引言

3.2主要实验材料

3.3实验方案

3.4实验结果

第4章 外用制剂透皮促渗剂筛选

4.1引言

4.2实验部分

4.3实验结果

4.4本章小结

第5章 动物水平的药效学评价

5.1引言

5.2急性皮肤刺激性实验

5.3局部正常皮肤抗感染实验

5.4局部烧伤皮肤抗感染实验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语词汇表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近年来滥用抗生素使多种细菌产生耐药性,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刻不容缓。因中药的抗菌机理特殊,不易使细菌耐药,因此中药抗菌制剂已成为医药学界的研究热点。冬凌草,为唇形科香茶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冰凌草。主产于河南、河北等地,其中济源所产的冬凌草品相俱佳。常用于治疗炎症和疼痛。现代研究发现冬凌草提取物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其中冬凌草甲素与冬凌草乙素为主抗菌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及绿脓杆菌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冬凌草产品现有片剂、滴丸、胶囊剂、注射剂等多种剂型,但局部抗菌外用制剂的研发却未见报道。本课题旨在以冬凌草提取物为主药,设计研发一种局部抗菌外用制剂。其具体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对冬凌草有效抗菌成分的提取分离工艺进行研究。利用80%乙醇总提取、系统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分离,结果如下,总浸膏得率为5.29%,氯仿部位提取率为1.23%,氯仿部位浸膏含冬凌草甲素3.3%。冬凌草甲素提取率为0.042%。
  2.对各部位的抗菌活性进行比较研究及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其中氯仿部位抗菌活性最强,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苏云杆菌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均有明显的抗菌活性,其 MIC分别为0.78 mg/mL、0.78 mg/mL、0.39 mg/mL及1.56 mg/mL。冬凌草甲素能抑制 MRSA的生长,且MIC为0.0625 mg/mL。
  3.外用药物制剂的透皮吸收效果不仅取决于药物本身,还很大程度上受透皮促渗剂的影响。为了优化外用霜剂的配方工艺,通过体外透皮实验对氮酮与青刺果油、乳木果油进行促渗效果比较研究,发现青刺果油的透皮促渗效果最佳。
  4.以二甲基硅油、液体石蜡、青刺果油、甘油等作为辅料制备含药5%的冬凌草局部抗菌外用霜剂。选用豚鼠进行该霜剂的急性皮肤刺激性实验及局部抗感染实验。结果发现,无论是正常皮肤还是破损皮肤,涂药两周后均无红肿、脱皮等症状,表明其安全无刺激。向豚鼠皮下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模型。处理部位出现红肿、轻触痛叫,取皮肤组织检测为金黄色葡萄菌感染,表明造模成功。定时定量给药7d后,红肿消失,注射点愈合,再取皮肤组织检测无病原体感染,表明该霜剂有较好的局部抗感染效果。
  5.用杜洛克小型猪进行烧伤皮肤的局部抗感染实验。向烫斑下接种 MRSA建立模型,烫斑部位肿胀,有脓性物渗出,取组织检测为 MRSA感染则表明造模成功。连续给药12 d后,消肿消失,烫斑软化,取皮肤组织观察感染细菌数量逐渐减少。检测指标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样品组在治疗1-4 d后 SOD含量显著升高,MDA降低,IL-6降低。而生长因子及内毒素含量变化均不明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